“孔子彩票”传播的是文化
来源:
山西日报
2010年03月02日06:59
春节前,一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即开型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首发,这套彩票面值10元人民币,票面图案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交替使用。据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有关人员介绍,此套彩票获得了财政部的批准,将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部分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的奖项;并按照国家规定,彩票销售额的65%用于返奖,10%用于销售网点提成,5%用于彩票印刷、物流、配送、营销宣传等,其余的20%成为福利彩票公益金,将全部用于抗震救灾事业。
此举一出,顿时舆论哗然,且以反对者居多。反对者认为,山东省是借着圣人之名、打着文化的旗子,而在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也就是说,是在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尤其在“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后,更有质疑者指出,“孔子很生气”,因为“彩票无论挂上何种宏大意义,终究归属是通过利用民众的博彩心理将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经济活动”,换句话就是,这种题材的彩票借文化之名,让孔子沾上了满身的铜臭味。
事实上,情况并不像反对者想象得那样严重。从福利彩票的性质来看,它诞生于1987年,其公益金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仅2009年,中国的福利彩票就销售756亿元,筹集公益金240多亿元,在许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福利彩票的宗旨是“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其筹集的公益金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儒家文化倡导“仁者爱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礼之用,和为贵”等,由此看来,发行福利彩票的主旨与孔子的主要观念并不相悖。究其实,国家发行福利彩票只是一种社会行为或经济行为,而选择孔子的画像及言论,也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或手段,根本用不着赋予其过多的上纲上线的含义。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如果能让人们在有关的经济活动中顺便更多地了解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何乐而不为呢?再者,我国也并非第一次发行孔子彩票,早在1993年的福利彩票“中国文化名人”专题里,就有7枚同图异号即开型彩票画有孔子的肖像,票面图案展现了晚年的孔子在批阅竹简后踱步沉思的场景,绘画精细,工笔重彩,人物栩栩如生,并在彩票的背面附有孔子的生平简介。而且,山东省以前还曾发行过《水浒传》人物、潍坊风筝、中国古车等传统文化主题的彩票,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无独有偶,近日,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发行了新版的历史名人即开型彩票,“法兰克·辛纳屈”(生于1915年,曾先后加入三个乐团担任主唱,50岁时获得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人”,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的肖像就印在上面。何况,孔子也不反对娱乐,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孔子同样有关于义和利的论述:义和利并不是完全相对的,他提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还强调通过“见利思义”提高自身的修养。
就事论事,可见,以彩票来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的传播方式,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还是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大好事——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在制度完善、文化认同、理念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罢了。
关海山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