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6日,印度外长克里什纳(左)与到访的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萨尔曼·巴希尔握手。 |
| |
2月28日,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博格伦沙漠地区,印度空军飞机在演习中飞行。新华社发 |
印巴双边关系“乍暖”前后
专家认为印巴双方缺少互信,和平进程当前难以取得很大突破
马晶
围绕克什米尔,印巴矛盾累积。尽管双边会谈时断时续,时有回暖之迹象,然而专家称印巴关系之“寒”是常态,因为双方难以改变相互不信任状态。
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沙漠地区靠近巴基斯坦边境。
2月28日,印度空军出动近70架军用飞机在此升空,俯冲,“射击”,目标是地面上的坦克、跑道、车队、陆基雷达站和恐怖分子训练营等。
这些军用飞机包括苏—30、幻影—2000等型号战斗机以及无人机和直升机。
军演规格极高,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国防部长安东尼现场观摩。当日,约30个国家的驻印度武官应邀出现在观摩台上,不过这些人中惟独没有巴基斯坦武官。
印拒绝恢复全面对话
印方称恢复全面对话的时机尚不成熟,因为需要首先创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与此前印巴双方“坐而论道”,却又“不欢而散”的情形,看起来一脉相承。
2月25日,印度与巴基斯坦首次在新德里举行了外交秘书级会晤,这是自2008年11月印度孟买遭遇恐怖袭击以来,两国首次恢复官方对话。而印度方面一直咬定巴基斯坦境内极端组织应对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负责。
印度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同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萨尔曼·巴希尔,当日交谈了3个小时。
会谈结束后,拉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反复向巴希尔说起反恐议题,要求对方加大打击恐怖组织力度,向印方提供更多可能袭击印度的极端分子信息,协助印方抓捕藏身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
对此,巴希尔回应说:“就孟买袭击而言,巴基斯坦已经做了应当和可能做的一切。”
巴希尔在双边交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巴基斯坦已给予反恐议题足够重视,“我们(巴基斯坦)经历过很多很多(类似)孟买(袭击事件),大量民众因恐怖袭击丧生。巴基斯坦的第一要务就是反恐”。
巴希尔一度希望将双边会谈议题拓展到两国水源纷争和克什米尔难题等。他提议恢复旨在解决两国所有分歧的全面对话。
不过,拉奥回绝称,恢复全面对话的时机尚不成熟,因为需要首先创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克什米尔水源成“命门”
巴媒体称这是以毫无意义的方式进行的毫无意义的印巴会谈
针对印巴双边会谈,《印度斯坦时报》认为,外交秘书级会晤只不过是“老调重弹”,最终只是作出了“保持接触”的模糊承诺。
3月1日,暂居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南亚问题专家周戎则用两个字总结了印巴双边会谈———“乍暖”。
周戎预测说,乍暖之后,必定还寒。
在其看来,印巴关系之“寒”是常态,因为双方之间的不信任状态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周戎指出,印度控制了巴基斯坦的“命门”,即克什米尔的水源,这是巴方最为关注的议题;而印度对此似乎并不看重,它只关心巴基斯坦是否全力反恐。
比起“乍暖”一词,巴基斯坦《民族报》的评论更尖锐。该报称,这是一次“以毫无意义的方式进行的毫无意义的会谈。”
谈及2月25日的印巴双边会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晓强说,美国的压力是印巴和平进程得以恢复的更为直接而现实的原因。印巴和平进程一旦恢复,将为巴基斯坦解决东线印巴边境的后顾之忧,使巴基斯坦有精力在西线进行反恐,这符合美国的利益。由此,美国对巴基斯坦和印度不断施加压力,力促双方和谈。
傅晓强还认为,美国卷入南亚事务,冲淡了印度作为南亚传统大国的影响力。这种形势迫使印度作出姿态,通过恢复与巴基斯坦的和谈来巩固其在南亚的地位。
傅晓强指出,印巴两国彼此都有安全顾虑。随着美国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南亚,印度在阿富汗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大,这加剧了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感,担心受到印度的东西夹击,与此同时,印度担心巴基斯坦利用其境内的恐怖主义低烈度活动对自己形成牵制。
“印巴双方缺少互信,和平进程现在不太可能取得很大突破。”这是傅晓强对印巴双边关系走向的判断。
两国近六年曾有蜜月期
印度国大党自2004年上台以来,争取较为稳定的周边环境,从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倘若没有2008年的那一起孟买恐怖袭击事件,那么印巴关系也许不至于这般难于经营。
2004年,印巴两国启动“全面对话”,涉及八大议题,包括克什米尔、恐怖主义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2005年4月7日,满载着印巴民众的公交车历史性地首次穿越了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
该年4月17日,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问印度首都新德里,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互赠礼物,并且一同观看板球。
当时,媒体甚至这样形容两国关系的升温:“爱意在空中飘荡”。
在这段蜜月期,除了公开的谈判外,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还和印度总理辛格启动了“秘密渠道”接触,以期解决两国之间长期以来的各种分歧。
即使穆沙拉夫于2007年离任,两国公开渠道的和谈仍在继续,并不断取得成果。
2008年9月,印度总理辛格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纽约举行会晤后宣布,两国将从10月21日起在双方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重开边境贸易。
这是印巴两国在贸易和克什米尔问题上取得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印巴双边关系的蜜月期与印度国大党的政策有着一定的关系。
南亚问题专家傅晓强认为,印度国大党自2004年上台以来,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基调就是争取较为稳定的周边环境,从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代表国大党的曼莫汉·辛格出任总理后,继承了此前印度人民党政府缓和印巴关系的进程,致力于改善与巴基斯坦等主要邻国的关系。
恐怖主义等问题成障碍
新加坡媒体称倘若恐怖分子以为那些袭击能够进一步破坏印巴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可能失算了
现实情况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恐怖主义、宗教、民族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仍是横亘在印巴双边关系道路上的障碍。
印巴关系的恶化是极端武装组织最希望看到的。
2008年至2009年,南亚的极端武装组织不断在印度各地制造炸弹袭击事件。
就在此次印巴外交秘书级会谈后,巴基斯坦武装组织“虔诚军”的上级组织“达瓦慈善会”头目哈菲兹·赛义德公开挑拨说:“印度渴望战争。”
而在2月28日的军演后,《印度时报》援引国防部长安东尼的话称,巴基斯坦境内有42个恐怖训练营仍在运转,巴方缺少将其捣毁的认真意愿或行动,这让印度深感不安。
新加坡《海峡时报》刊文称,倘若恐怖分子以为那些袭击能够进一步破坏印巴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可能失算了:
一方面,印度领导人表现出了冷静和克制。例如,2月13日,印度西部城市浦那的一家面包店遭炸,事发后后,印度国内有呼声要求取消2月25日的印巴外交秘书级会谈,不过印度政府对这种呼吁予以了拒绝。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在缉拿和审判孟买恐怖袭击案疑犯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民间成立友好俱乐部
一印度人网上留言问:“谁能理解和结束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的愤怒和痛苦呢?”
即便在印巴外交关系处于低谷之时,两国民众之间的民间交流变得更加活跃。
在互联网上,一些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自发地成立“印度巴基斯坦友好俱乐部”。目前,该网站已有10万成员。
一名无法和巴基斯坦亲人团聚的印度人在网站上留言说:“谁能理解和结束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的愤怒和痛苦呢?”
傅晓强介绍说,两国民间有着天然联系。自印巴分治后,旁遮普地区一分为二,这使印巴两国都有旁遮普省(邦)。两国各自的旁遮普居民中,许多人都有亲戚关系,有民族认同感。尽管印巴交恶使大规模人员往来受到限制,然而民间往来一直没有中断。
按计划,今年4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国总理,将在不丹举行的一次地区性会议中碰面。
届时的碰面会缓解那些离散家庭的痛苦吗?
□本报记者 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