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女在广州日报刊登整版讣告表达哀思
昨天,本报A9版刊登了一个整版讣告,生长于广州黄埔的老人秦顺潮因病辞世。菊花掩映下,逝者的微笑平静慈祥。
潮叔的发迹史相当传奇:年轻时沉冤入狱,家境拮据;年过半百赶上改革春风,白手创业,几十年攒下亿万身家,在商界坐享“运输大王”的美誉,家族产业市值超过百亿;渐入老年仍伏枥竭力,为政府建善言,为社会布慈善。
本报记者石善伟
在广州黄埔区南岗镇,说起运输大王秦顺潮,年纪稍长的街坊都会竖起拇指,喊上一声潮叔。秦家在黄埔富甲一方,潮叔就是土生土长的南岗人。
1930年出生的秦顺潮只有小学文化,前半生并无丝毫巨富之兆,且屡遭厄运。他婚后共育有四子两女,作为黄埔的普通农家,生活拮据。在“文革”中沉冤入狱。所幸的是,在监狱中度过了五六个年头后,“文革”结束,秦顺潮得到平反出狱。等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黄埔时,秦顺潮已经年届半百。
收购国企的“始作俑者”
当时,改革起步百废待兴,各类土建项目纷纷上马,潮叔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那时,我在香港的伯伯送给爸爸一辆泥头车,他专门做工程挖泥填土的运输生意。没过两年,车队规模壮大,很快就拥有超过一百辆车。”秦顺潮的次子秦锦钊说,从那以后,父亲“运输大王”的美称就在业界叫开了。
之后,秦顺潮瞄上了货运航运的空白,出资千万在黄埔建码头,成立航运公司,公司拥有数艘千吨级的货轮,每日往来于黄埔和香港码头之间。
潮叔还是广州最早收购国企的“始作俑者”。1996年初,当时的黄埔铜管材厂累计亏损一亿多元,面临倒闭。秦顺潮看中了这个岌岌可危国企的人才优势,出资近亿元收购,结果收购当年就扭亏为盈。
潮叔的投资还涉及房地产、电厂和酒店业等。1997年,他建成了黄埔区的第一家三星级酒店,从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酒店业,旗下其他公司都交给儿子打理。如今,他在香港成立了十多年的秦朝基金,纳入家族内部各项产业,总市值已经超过百亿元。
四兄弟都是商界精英
“父亲教导我们几兄弟,做生意要勤劳能吃苦,对客户、朋友都要忠诚。”秦锦钊说,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秦家的四兄弟也都成长为商界精英。老大秦汉钊子承父业,在广州经营集装箱运输业;老二秦锦钊在香港经营国际航运和煤炭业;老三秦炳钊的公司涉足白酒、地产和矿业;老四秦国钊是黄埔区的人大代表,主要从事地产业。
“老人家开朗健谈,没什么特别爱好,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晚年一直陪在潮叔左右的秘书小段说,直到去年8月病重住进医院,已经跨入耄耋之年的潮叔才算是退居二线,可即使如此,他还是要求儿子们每周向他汇报工作,他在病床上评点得失。
捐善款超过五千万
年纪越大,潮叔身上的担子反而越重。去世前,潮叔做了十多年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和黄埔区政协常委。发家不忘桑梓,潮叔提出的很多提案,比如村民没有自来水、河流被污染等,都和南岗有关,他在故乡捐资助学、建桥、修路更是不胜枚举。
秦锦钊说,这些年他和父亲为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已经超过五千万元,在北方贫困县建成了超过30所希望学校和红十字会医院,“父亲一直很想到当地新学校去看看孩子,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能去成。”
2月27日凌晨,潮叔因为心脏疾病,与世长辞。临死前,这位商界大佬不忘嘱咐床前儿孙后辈:第一,兄弟们要团结,照顾好母亲;第二,做生意要诚实,要懂得感恩。
缅怀先人有了更多选择 “家里亲戚和父亲的朋友比较多,如果电话逐个通知,怕有遗漏。将讣告登到报纸上,公之于众,一方面是为了告知亲友,另外也表达一下哀思。”谈起在广州日报上刊登整版讣告的初衷,老人的儿子这样回答。
“以往亲人纪念拜祭先人,多局限在传统方式,像烧香、扫墓、送花等等,而现在可以网上扫墓,还可以把想说的话登到报纸上,形式更多样。”广州日报社广告处客服部林副总监说,如今市民缅怀先人表达哀思,有了更多的选择。
林副总监还提到,以往报纸刊登讣告,一般是在报纸中缝或分类广告中,像这样整版刊登还是第一次。在去年的清明节、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中,广州日报社就开创了个人祝福类广告,利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和受众平台,为市民传递祝福和愿望。在今年的相应节日,广州日报准备继续推出个人祝福类广告。详询广州日报广告处咨询热线:400—888—4008。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