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新闻嘉宾访谈 > 深度报道

心灵危机:谁偷走了中产阶级的幸福

来源:南风窗
2010年03月03日17:08
[提要] “中产阶级”是个时髦的词语。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他们衣食无忧,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有型有品,看美剧用谷歌。但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有中产阶级么?[我来说说中产阶级]

  每当华灯初放,霓虹迷离闪烁,属于都市夜归族的“生活”才刚刚从暮色中开始。Diaan总爱在加完班的夜晚走进深圳那一间间藏在城市迷人灯光下的酒吧,三五同伴推杯换盏,无非为卸下白天的疲惫和面具。

  曾记得1980年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不过是大鹏湾畔一小镇,生活悠闲而不起眼。然30年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争相崛起,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个昔年小镇也成为了高楼林立的都会。

  人们安居乐业的心态被力争上游的激情所取代。30年间,无数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又有无数人跻身于公务员、高级白领、知识分子、职业经理人等都市新兴群体,享受着经济腾飞带来的翻天覆地的都市生活变化。

  急奔猛赶的过程中,没人留意灯火璀璨的繁华都市何时开始变成了不夜城。只有当醺醺然回到居所时,夜归的人才清楚体味到,肆意欢愉留给心灵的,是更深的空虚和寂寞。[你安放在城市里的梦想是否依旧]

  “中产”的焦虑

   截至2008年,北京CBD及周边集中了朝阳区85%的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这里的甲级写字楼月租金超过50美元/平方米,堪比纽约。2005年,高林应聘一家外企,成为在北京国贸大厦上班的高级白领之一。CBD的繁华,被摩天大楼改变的城市天际线,曾给他以幻觉,仿佛这里离曼哈顿的辉煌已不远。

  事实上,中国复制了西方国家的繁华都市后,这几年又开始复制一个社会群体概念——中产阶级。

  普遍认为,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不仅看GDP,更重要是看中产阶级的规模。橄榄型社会结构典型的美国,中产已成为社会主流,占人口总量80%;与之相比,中国的中产阶层是否已经形成规模还未有定论,中国社科院研究结论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处于金字塔结构社会的中上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城市精英的代表。

  为了实现大都市的“中产梦”,这些年高林并没有少努力。

  “以前总梦想有天能衣着讲究驱车进出CBD,特别有冲劲去闯。”都说中国的写字楼是全世界最累的写字楼,在西方国家,老板拿出双倍加班费也很难请求员工留下来加班;但在中国,像高林这样的白领很少质疑面前堆积如山的工作量是否合理,自发加班是一种美德——即便没有加班费已成为潜规则。

  人成为了职场上不眠不休、高速运转的机器,好处是有能力的人尽展所长,短时间内就可以向更高的社会地位靠近;后遗症则是,一步步向上游奋进后,发现上游之上总是还有上游,预期的满足感难以在心灵长久驻留。

  2005年踏进国贸大厦,高林非常兴奋;2006年,全新的工作和生活被纳入按部就班的轨迹;2007年后,他开始感到焦虑。“在国贸上班又如何?开奥迪又如何?”他反问自己。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加班,不同的只是面对更严苛的竞争和淘汰制度,心惶惶然。

  工作至上的观念几乎毁掉了他的所有生活空间,结果,物质和社会地位仍不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透支健康,透支情感,透支生活,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价值裂变的时代

   这样的故事正符合临床心理学家胡纪泽在《中国人的焦虑》一书中揭示的事实: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深入,人们的焦虑越严重。

  高林的困惑几乎是城市精英们打拼阶段必经的心路历程,他们是公务员、知识分子、高级白领、职业经理人和中小企业家。

  “当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普遍出现问题时,焦虑和抑郁总是最早出现。如果没有调适好,情况就会进一步演化。”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预言。

  现今,美国城市里每3个人里就有1人有抑郁的倾向。虽然中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是缓慢渐进的,同时伴随有两三百年的西方民主进程;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却有着突飞猛进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瓦解,西方价值观和后现代思潮猛烈冲击着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却又来不及建构出新的价值体系。

  在价值观转变和心理调适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调下,我们仅用30年时间来消化西方国家300年的价值裂变和心理冲突,中国人的焦虑和抑郁当然更严重。

  有调查显示,中国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马上有专家故作轻松地吹着口哨说,“抑郁只当它是个感冒”,但抑郁到跳楼自杀的人学历越来越高,身份越来越“中产”。

  “这是价值观转变必然产生的阵痛。”许宜铭说,“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以道德与政治立场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一直是很稳定的。直到1980年代后,这个标准受到极大冲击,社会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导向。”

  以往,社会认为个人价值应该建立在为人民服务、为大众牺牲的精神上;当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资本主义价值观冲击原有价值体系时,社会认可的个人价值又转而与财富及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

  割裂性的转变就这么发生在一代人身上。

    蜗居:嫁生活还是嫁爱情?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焦虑]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bingqingwu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