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首诊一小步 惠民一大步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3月04日08:02
  “大医生”每天得为很多常见病患者作诊断,而重症患者却挂不上号,住不进病房。今年,社区医疗首诊制将进一步得到落实,亦将惠泽千家万户。

  “首诊制?”对太原市民张骋来说,这是个陌生的词。

  今年2月初的一天早上,天还未亮,他便赶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挂号。其时,门诊大厅人潮涌动,等了两个小时号也没到手,张骋差点崩溃。他家附近就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随到随看,但简单的医疗设备,几名年轻的医生,让张骋始终下不了决心走进那扇门。

  与此同时,事关百姓看病就医的首诊制,正悄然改变生活。

  “年内,我省社区医疗首诊制将进一步落实。”省卫生厅妇幼与社区卫生处处长郭湛英向记者透露。

  百万门诊量凸显重重矛盾

  日前记者从山医大一院得到一组最新数据:2009年,门诊量超过百万人次,住院人数27124人次,日均手术55台,单日门诊量上千人次。

  另一家三甲医院省人民医院,门诊量同样居高不下:全年超过百万人次,平均单日门诊量超千人次。

  这两家医院住院率均超过120%。换言之,想在那里住院,要么等上几天时间,要么只能在病房外的过道上加床。

  “连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王树荚说。当天,王树荚只有半天门诊时间,要面对至少30名求诊者。从上午8时开始,病人一个接一个。如果门诊时间按4小时计算,每个求诊者的时间不到10分钟,再算上重病者或从外地赶来加号的人,每个求诊者只有不到5分钟。

  2月6日,64岁的吕梁临县农民李元举带着妻子赶到省城看病。因前两次迟迟挂不上号,这次,他们一到太原便直奔省人民医院,在附近找了家便宜的旅社住下,7日一大早便赶到门诊部排队挂号。当天上午,尽管看病时间只用了短短5分钟,他已十分高兴。医生的诊断是慢性胃炎,他打算到医院药房拿了药就回家。“我们种地为生,并不富裕。在太原多呆一天,要多花很多钱。”

  无论什么病都坚持到大医院看的,不止李元举。到过省城三甲医院的患者都知道,这里“一号难求”,每天凌晨2时,挂号室前已有人排队。由于号难挂,还衍生出不少以倒卖门诊号为生的“号串串”。

  居高不下的门诊量,令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韩学斌担忧:“患者中,至少有1/3不用到这里看病,他们得的都是常见病或多发病,在低等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解决,过多的患者势必挤占医疗资源。”他说,一名高级医师不得不为很多常见病患者作诊断,真正需要的重症患者却挂不上号,住不进病房。

  “到社区看病,耽误病情咋办”

  “地理上很近,心理上很远”,是很多人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的心态。太原市卫生局妇社处数据显示,5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

  首诊制出台,背景是失衡的医疗资源,指向是重新调整医疗结构,让人们不用“花大钱看小病”,看病不再太难、太贵。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60%的受访者对这一新生事物表示“看看再说”。中年人杨楠说出了很多人的彷徨:“到社区看病,耽误了病情咋办?”

  这样的心态不能怪患者。“一些社区卫生机构基本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人员素质比较差,需要通过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使人员素质提高,这样才能承担起首诊的责任,否则难以取得群众信任。”省卫生厅妇社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欧美,社区医生有很高的报酬和较高的技术门槛,社区医生的水平较高,患者就诊十分放心。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起步较晚,尽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但卫生技术人才眼下仍无法与运行多年的医院相提并论。

  如果没有较高质量的社区医疗作保障,患者仍会敬而远之。这是首诊制能否推开的关键。

  侯彦换了一顶“帽子”——几年前,他是三甲医院里的一名医生,现在来到从原邮电职工医院整体转型过来的太原市青年路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头衔成了“中心主任”。建立之初,这里就有一个基本定位,在常见病治疗上完全可以与三甲医院相比,而在价格上,不收取挂号费、初诊费、复诊费、出诊费,在注射费、检查费和输液费上实行优惠。由于门槛低,治疗费、药费等费用少,而且还少了到大医院的排队之苦,这么多好处,一传十,十传百,这家覆盖8000人口的社区卫生中心渐渐得到周边住户的认可,就诊患者增至每天50人次左右,可这仅达到规划目标的1/3。

  侯彦很赞成首诊制。他说,过去企业职工的看病方式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首诊制”。职工看病先到单位医疗室,再转大医院。现在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后,患者对医疗机构的要求不断提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也提高了。

  让更多人接受社区首诊制

  强制性规定患者就医地点,显然不太合适。而且,无论哪种保险体制中的门诊部分,都由个人支付,无法约束患者的就诊地点。

  记者了解到,首诊制目前的措施中,既有强制性的,也有激励性的。如提高社区报销比例,对参保人员的门诊报销必须首先经过社区医院看病等,但取向究竟怎样,尚未确定。同时,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将获强力政策支持,把患者从大医院“拉”回社区。

  王茹琳刚经历了一次转型——从职工医院的妇科医生变成水西关社区一名全科医生。此前,她和10多名同事一起接受了太原市卫生局举办的社区全科医师培训。为期半年的时间内,王茹琳接受了内、外、儿、慢性病等科目的培训。

  去年山医大二院首批选拔的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副主任医师分赴太原市迎泽区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规范化的业务指导工作。这是该院在省内社区率先实施首席医师负责制,首批6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受益居民达9万余人。

  “对口支援”“千名医师下社区”“老医生进社区”“中医专家社区巡诊”等新法接连不断,其意在充实社区卫生力量,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水平。同时,为鼓励大医院高职称离退休医生到社区坐诊、带教,相关部门还将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退休医生给予补助。

  据权威部门消息,今年起,一系列旨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组合拳将陆续打出,包括: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聘用和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待遇,以吸引、招聘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施“大医生进社区”计划,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每人每年下社区服务一周,安排大医院主治医生等二类专家下社区坐诊,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等一类专家作为团队技术顾问指导社区医疗;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技人员可挂编流动或下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政策。

  可以预见,社区首诊制这一医改动作,每一小步推进都将惠泽于民。

  本报记者沈佳本报通讯员石小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