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多次地震不代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3月06日22:54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任沁沁)“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虽频频发生大小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短期内多次发生地震,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要有具体的数据、证据。”陈建民说,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次8级左右地震,18次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多数地震发生在海底,因此并不引人关注。
“今年一月份以来,发生了多次地震,几起地震都集中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给人们造成地震频发的印象,并认为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缺乏依据的。”陈建民认为,这两个月来发生的地震,地点和强度都不均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
至于这几次地震之间有无关联,陈建民表示,全球有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地、智利、日本琉球群岛、台湾都围绕在前一地震带上,而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后一地震带影响。从100多年记载的历史看来,这两个火山地震带的活动强度是交替进行的,周期大概是15年。
“今年以前的11年,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今年以来则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地震多发期。”陈建民说,毕竟和正常的更替周期还差4年左右,还需要看下一个阶段该地区是否还连续发生强震。
此前有媒体报道,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外80公里处存在发生类似智利强震的危险。陈建民认为,目前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可信度有待商榷。
近日世界范围内频发的地震,让人们联想到电影《2012》中的灾难。
陈建民说,《2012》是一部电影,将各种灾难形式汇总在一起,提醒人类要关心善待地球母亲,充分认识自然界,正确对待各种自然现象,从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影片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警示。
“地震活动是正常的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人类不必恐慌。”他表示,6日10时49分许、11时许发生在唐山地区的3.1级、4.2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动。
谈及近日高雄发生的百年强震,陈建民表示,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有3到6次地震,当地地震科技工作者任务很重。正因如此,大陆和台湾的地震科技合作有很长历史了,通过学术合作、科技研讨会、具体的科技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两岸地震科技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合作、互访,这种互动会继续下去。
不久前山西谣传地震引发大量民众寒夜上街。陈建民说,从维护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民众的心态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告诉我们还是要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完善地震预警发布机制和政府应急机制,切断不正当发布地震信息的渠道。”
“中国政府要做的,是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应急应对、紧急救援、政府处置能力等各个环节,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降低人员伤亡和损失。”他说,“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防御地震,需要政府,也要民众共同参与,海地和智利两次强地震带来的不同的破坏后果,再一次强调了政府和民众共同提高"综合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国务院已把5月12日定为“防震减灾日”,加强宣传、科普教育,对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