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时评:城镇化发展需推进职业教育

来源:上海商报
2010年03月08日00:22

  城镇化发展需推进职业教育

  乔新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两个问题:中国应该走城镇化的道路,而不应走城市化的道路;城镇化发展不等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代化路径选择上,学术界长期争吵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就意味着城市化,中国决不能遍地开花,而应该集中资源,发展国际化大都市;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如果发展国际化大都市,那么,很可能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城市病”就会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逐渐蔓延。笔者主张我国应该走城镇化的道路,根据劳动力供给情况,逐步地发展中小城镇,以此来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就业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以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不愿意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必须着手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加大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筑巢引凤”;另一种则是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城镇化的良性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中小城市,不断地招商引资。他们开出优惠条件,甚至以土地免费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到当地开办工厂,以解决税收和就业问题。事实证明,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当一个城市的比较优势不断减弱,投资者就会选择另外的投资地点,城市的衰落就会不可避免。现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建筑美轮美奂,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项目,整个城市萧条不堪。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项目经济”的老路,不能依靠个别投资者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中小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城市劳动力的孵化器。因此,城镇化发展必须另辟蹊径。

  笔者认为,城镇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完善的配套系统。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通过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呢?笔者认为,应该首先调整教育资源的整体布局,把大量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到中小城市,借助于教育的发展,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例子表明,教育的发展对于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些著名大学所在地,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换句话说,由于大学的存在,带动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大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意味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大学可以从世界各地吸引优秀青年,他们的到来不仅使城市充满活力,而且由于青年人的消费,带动了城市的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现在我国大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许多特大型城市高校云集,“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高校之间的竞争非但没有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导致高等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许多大学为了吸引优秀考生,直接或者变相降低门槛,大学的发展已经处于无序状态。笔者建议,国务院应当尽快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大幅度降低高校的办学经费,对于教育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应当逐步削减直至取消所有的特别经费预算,把这些资金用于在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就地吸纳青年免费深造,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政府兴建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可以加快小城镇发展的速度,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就业不足的问题。政府实施免费教育政策,不仅可以减少社会治安问题,而且可以让青年们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个人消费,从而带动小城镇服务业的发展。

  假如中央政府能够出台文件,规定百万人口以上的县级城市都必须设立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那么,就可以带动一大批中小城市快速发展。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增加,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减少监狱,稳定社会治安秩序。

  国务院应当出台政策,规定所有国立大学的教师,必须定期到中小城市的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服务。凡是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都可以获得政府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公平分配我国的教育资源,也才能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之后,具体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笔者主张以职业教育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佳选择。希望决策者能及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把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小城镇建设,并且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中国产业升级储备更多的人才。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