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浑南新区劳动保障局姜局长的办公室,一位辖区内企业负责人正请求姜局帮忙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新劳动力增多,另一方面来浑南落户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浑南人都知道,劳动力的增长远不及企业的增长快。在浑南,很多新城市人的家长都兴奋地说:我家孩子不愁没地方工作,换一份新工作也很容易。
底气何来?除浑南企业吞吐人才能力强,更重要的浑南新区有“月下老人”乐于牵线搭桥。该区劳动局多年来承担了这一重要角色。姜局长说:对新城市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他们能力的问题,而为他们搞各种免费培训、考取各种工种上岗职业证书,是解决新城市人进入企业最重要的门槛。
起初,对城市生活陌生的农民,是对各种考级认证很排斥的。浑南新区从政策上引导他们。在一份2008年4月6日下发的《浑南新区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试行办法》的通知中,我们找到了具体细微的鼓励和优惠条款,可以窥见政府把新城市人从家里“拽出来”工作的用心良苦:每名被征地农民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按照实际参学天数,给予每人每天5元的交通补助及5元午餐补助。
对特殊工种培训,政府给予补助,其标准相当高,如学费3000元以上,补助40%;千元以下补助60%。
浑南新区为新城市人提供就业机会可谓使出浑身解数。
如今,浑南新区又摸索出一套“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办法,在通过入户、入企业调查走访等形式,实时将就业动态包括人名公布在社区电子显示屏和就业服务大厅上。该区拟利用2年时间实现新区劳动力充分就业。
目前该“动态管理办法”已在全区推广,其就业实名制体系指标有10项:就业、非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登记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就业、务农。上述10个指标是判别劳动力在数据采集时所处状态的标准。
如今在浑南,居民们都迈着自信的步子,感受着新兴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甘文正笑着对记者说:“与市内老城区相比,咱们浑南建设起来没有那么多的束缚,建设起点也高,马路宽敞,还不堵车。未来呀,咱们浑南建设好了,那就是沈阳的"浦东"嘛!”
本报记者杜一鸣通讯员王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