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裘德·洛--“我不让后悔的种子在心里发芽”
裘德·洛今年37 岁了。这位曾经《天才雷普利》里的浮夸富家子、《人工智能》里的机械舞男、《兵临城下》里的冷峻狙击手,如今也快步入不惑了。这几年,他的表演事业逐渐走向下坡路。自2003 年的《冷山》之后,裘德·洛为人称道的作品屈指可数,尽管他曾有过一年出演五六部电影的高产量,尽管他依旧是好莱坞头号英伦明星,但他的确需要几个有分量的角色,来重建他的演员名誉。2009 年,他等来了华生和哈姆雷特这两个经典角色。
文 / 张一阳
重塑一个性感的华生
在英国贝克街地铁站的墙上,到处贴着一个男人的黑色剪影——卷曲的烟斗,斜纹斗篷和一顶猎鹿人帽。这三样标志性的配件,构成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这位男主角,无疑是世界上名气最响的虚构类私家侦探。
同样经典的,还有福尔摩斯身边的助手华生。和清瘦、神经质的福尔摩斯相比,经典的华生身材略胖、老实热诚而又稍显迟钝,陪同参与了福尔摩斯经手的大部分案件。他的存在,一方面照顾着邋遢主人公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似乎陪衬出福尔摩斯高超的推理能力。
不过,华生与福尔摩斯的这些固有形象,倒并非完全出自柯南道尔笔下,更多是来自后来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巴斯尔.拉斯伯恩饰演福尔摩斯的版本,无疑让这两位主人公的这种形象深入人心。其中,奈吉尔.布鲁斯更是将华生演绎得愚笨不堪,把福尔摩斯反衬地犹如神一样。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杰里米.布雷特塑造了一个最完美的福尔摩斯,而大卫.布克与爱德华.哈德威克分别饰演的华生,少了份愚笨,多了份朴实。总体而言,福尔摩斯与华生的银幕形象,始终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下去。
直到最新版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福尔摩斯和裘德.洛饰演的华生,完全颠覆了这两个人物的固有形象。猎鹿人帽,这个柯南.道尔笔下并未曾提及的标志性配件,也没有出现在新版中。按主创人员的说法,最新版颠覆的是过往的银幕形象,而非原著。事实上,该片中更复杂、更人性化的福尔摩斯以及更聪明、更自信的华生,完完全全出自编剧对原著的解读。
莱昂纳尔.威格拉姆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主要编剧及制片,他也是原著的忠实粉丝。威格拉姆对于将深受喜爱的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并不陌生,他曾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两部电影的制片人。对于福尔摩斯,他希望在不脱离原著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现代观众接受。
“当我重读原著时,我看到的这几个角色,并非是过去银幕上的那些样子。” 威格拉姆说,“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脆弱的男人。没错,在探案时他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但他在结束一桩案件后,也需要窝在沙发里修养个两星期。”
《大侦探福尔摩斯》里弱化了侦探推理,强化了打斗、追逐等动作环节,福尔摩斯更像是个格斗家。在原著的第一篇故事《血字的研究》中,作者便这样描述福尔摩斯——“一个单剑专家、拳击手和击剑手”,不过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他的这些技能都极少提到。
从某种意义而言,裘德.洛的确颠覆了华生的外在形象。柯南道尔在《米尔沃顿》一篇中描述道:“他中等身材,身体强壮,下颚是方的,脖子较粗,有连鬓胡。”而裘德.洛的华生除保留了连鬓胡外,又高又帅,甚至比小罗伯特.唐尼的福尔摩斯更抓人眼球。国外媒体戏称他为“Hotson”(华生英文名为Watson,Hot有性感的意思)。
“我想我之所以Hot,那也是因为我穿着那些斜纹软呢衬衫、大衣、帽子和手套的缘故,”裘德.洛开玩笑地说,“而我也是片场上一直出汗的那位。”
不过,在裘德.洛自己看来,他饰演的华生比起上世纪四十年代奈吉尔.布鲁斯版的华生,更接近柯南.道尔的原著。“早先影视作品里的华生,缺乏对原著的精确再现,”裘德.洛说,在接下该片后,他才开始看柯南道尔的原著小说,“我以前看过杰里米.布雷特饰演福尔摩斯、大卫.布克饰演华生的那个电视剧版本,但我从未看过书。读完剧本后,我开始钻研原著,我意识到这是给华生这个一直以来被误读的角色扶正的机会。”
“华生刚从阿富汗战场上回来,在那儿他被授予了荣誉奖章,原著里从来没说他是个迟钝、装模作样的人。那是拉斯伯恩版本福尔摩斯版本里的华生,因为拉斯伯恩想找个喜剧演员来和他演对手戏,这样可以显得他更加重要。”裘德.洛说道。
好莱坞过度曝光的代表
拍完《福尔摩斯》,裘德.洛出演了莎士比亚的经典舞台剧《哈姆雷特》。2009年5月起,他在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各演出三个月,共不间断地演了200场戏,而在周三和周六,他更要一天足足演上六个半小时。相比华生,哈姆雷特无疑是个分量更重、更受瞩目的角色。
事实上,要在伦敦西区表演《哈姆雷特》这件事,裘德.洛已经念叨了七年。当他最终如愿以偿,准备开始一个季度的演出时,多数媒体却都在为他捏把汗。“可怜的裘德.洛,他的脚一定在颤抖。”《泰晤士报》写道,“因为所有的评论家都手按着即将出鞘的刀,蓄势待发。他们好久没有这样了。”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角色,哈姆雷特也许是最考验演员演技的角色之一。它就好比是块试金石:演得好,前途无量;演砸了,则被骂的体无完肤。而像裘德.洛这样的明星,只会引来更多的瞩目,和更严格的标准。另一名好莱坞明星梅尔.吉布森曾在佛朗哥.泽菲雷里1990年执导的电影《哈姆雷特》中饰演过该角色,结果得到了铺天盖地的恶评,纷纷指责“他竟胆敢饰演哈姆雷特”(《洛杉矶时报》语)。而相比舞台剧的评论人,影评人已经算温和得多了。
媒体质疑的另一点,是裘德.洛作为演员江河日下的名誉。事实上,裘德.洛对舞台剧并不陌生。与大多数英国演员一样,裘德.洛也是在戏剧舞台上长大的。自12岁加入国家青年音乐剧院,他有多部舞台剧的演出经验,包括萧伯纳的《皮格马力翁》、康克托的《可怕的父母》等名剧。“每个晚上在舞台上死一回,这就是戏剧。”裘德.洛曾这样说道。
24岁首次出演电影《疯狂追缉令》后,他逐步将重心转向了大银幕。但拍戏之余,他曾两次回到扬维克剧院,一次是饰演《惜为风尘女》中乱伦的卓万尼,一次是饰演经典的“浮士德”一角。
事实上,自2002年以后裘德.洛便再没演过舞台剧,因为在另一块领域,他已然成为了一名巨星。
1999年,在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的《天才雷普利》中,裘德.洛完美地塑造了一位颓废的纨绔美少年,引来了好莱坞的关注和一项奥斯卡男配角的提名。据说连麦当娜看了他在《天才雷普利》的演出,也为之意乱情迷,盛赞裘德.洛魅力逼人。而后,与明格拉合作的第二部电影《冷山》,不仅带给他又一个奥斯卡提名,也让裘德.洛这个名字,具备了与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等同级别的分量。
作为好莱坞曝光过度的代表人物,现实生活中的裘德.洛绯闻不断,丝毫不输于他在大银幕上饰演过的一系列“花花公子”和“情圣”形象。2004年,裘德.洛在结束了与珊迪.弗罗斯特长达六年的婚姻后,与模特兼演员的西恩娜.米勒订婚,却因为与家中保姆偷情被女方取消了婚约。而在拍摄《大侦探福尔摩斯》期间,他又与24岁的模特儿莎曼珊.柏克发生一夜情,留下一个私生女。最近,迫于舆论压力他终于赴美认女,并支付了一笔巨额的抚养费。同时,他又和西恩娜.米勒复合了。
英国和美国的狗仔队,自然不会放过私生活如此精彩的好莱坞巨星。据裘德.洛自己透露,他一直生活在狗仔队的监视下。几年前与前妻的离婚判决书,原本应该由高等法院寄给本人,居然莫名其妙地先寄给了八卦小报。
近几年来,裘德.洛的演艺生涯似乎如一壶温水,《阿尔菲》、《恋爱假期》、《足迹》甚至王家卫的《蓝莓之夜》都口碑平平。有几年,他一口气演了五六部电影,可最终却无缘任何奖项,甚至提名。他的表演始终没有达到前辈如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拉尔夫.费因斯等人的高度,而曾经的高人气,也逐渐让位给了同一辈更为粗犷的克里夫.欧文和杰拉德.巴特勒(《300勇士》)。在他身后,甚至还有“哈利.波特”的小伙子来和他比拼谁是最有名的英国明星。
在2005年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克里斯.洛克这样调侃他的高额片酬:“你想要的是汤姆.克鲁斯,而得到的却是裘德.洛?”
“下一次,詹姆斯.麦卡沃伊、马修.麦克费登或戴米恩.路易斯等年轻英国演员在收到好莱坞抛来的橄榄枝时,可以想一想裘德.洛的例子,这会让他们三思而行。”《独立报》毫不客气地评论道,在英国媒体看来,过于殷勤地投入好莱坞的怀抱,是裘德.洛走下坡路的原因,“来者不拒,永远不是个好主意。”
好在《哈姆雷特》上映后,苛刻的英国媒体和相对宽容的美国媒体均普遍地给予了裘德.洛正面的评价。BBC的剧评人卡洛琳.布里格斯写道:“从第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爆发的热烈掌声来看,裘德.洛还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经典角色,尽管有几句台词略有些破嗓。”在布里格斯看来,尽管裘德.洛缺乏该剧此前的扮演者大卫.藤南特的幽默和才智,但“他念重要台词时更加自然”。
专访裘德.洛--我不是积累战利品的卡萨诺瓦
裘德.洛的绯闻一度取代了他作为演员的报道见诸报端,这种状况毫无疑问也影响到他的演艺事业。“工作是我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裘德.洛说,那些痛苦的经历实际上帮助他在某些表演上提高了一个层面。“至少我希望如此!”
翻译 / 张一阳
J:在舞台剧《哈姆雷特》里的表演,是否让你对表演有了新的理解?
L:从许多方面而言,饰演哈姆雷特都会带给我新的灵感。它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明白,出演某些角色是多么令人受益匪浅,表演本身是多么伟大。通常来说,这些好角色并不好找。我下定决心,将来只接这种推动我进步、类似哈姆雷特这种表演经历的角色。
J:眼下你有哪些表演的新计划?
L:我仍在斟酌一些项目,但我想再拍些类似《大侦探福尔摩斯》这样有动作元素的电影。反正,我不想再拍浪漫喜剧了,比如茱莉亚.罗伯茨的《漂亮女人》那种,因为我向来对这些电影不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些电影都差不多,而其中的幽默和桥段又很牵强,场景很做作。所以我宁愿拍些戏剧感强烈的电影,出演些个性复杂的角色。有时,这些角色很难演,但我却对它们更有热情。我喜欢那样的挑战。我从不想让自己陷入某种定式,演些相同的角色。
J:可在许多人眼里,你在《天才雷普利》里饰演的那种“情圣”式的美男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
L:我非常喜欢那部电影,也很喜欢扮演那个角色。但总体而言,我并不喜欢扮演“情圣”或“花花公子”。虽然我知道,有时当考虑到要在业界维系某种形象时,一直扮演某种角色是种更好的战略,但我不想被定型。我总在争取些严肃的角色,也希望出演那些能让观众印象更长久和深刻的电影。我想颠覆观众对我的预期形象,虽然这会有些冒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接不同类型的角色,为了反抗大众对我“性感偶像”的单一定位。
J:可你应该意识到,你的女性影迷可非常乐于看到你扮演“情圣”啊!
L:也许吧,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也许,在我十七、八岁时曾伤过几个女孩子的心,但此后我立刻就脱离了那种状态!(笑)人们常忘了这一点:我在不到20岁时便遇见了我的前妻(珊迪.弗罗斯特),而到五年前我们才分开。所有,我从来不是什么积累战利品的卡萨诺瓦。
J:好吧。让我们谈谈你在新片《大侦探福尔摩斯》里的华生一角吧。你怎么理解这个角色?
L: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除了华生在人们印象中那种笨拙、陪衬的特性。如果读过原著,你就知道华生曾经是名军医,曾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过,这个坚强的男人刚服役归来。事实上,我们的电影更忠实于原著,和以往的影视作品相比,华生身上会有更多有趣的层面。他是福尔摩斯身边一位非常能干的帮手。
J:你和饰演福尔摩斯的小罗伯特.唐尼配合如何?
L:我们亲密无间。罗伯特是个很有才华的男人,很有创造力,在片场很能激发别人的进步。我非常享受与他及导演盖.里奇和合作。
J:回到19世纪的伦敦感觉如何?
L:出演一个处于完全不同历史时段的角色,当然会给表演增加不少乐趣。不过,我真希望不必穿那些高硬领。它们非常非常不舒服,尤其当拍摄打斗戏时。经过几天拍摄,我头颈里居然发皮疹了。在续集里,我强烈建议华生穿T恤!
J:你的罗曼史曾制造过不少头条,经过媒体放大后,即使一件小事都会引来别人对你的谈论,甚至非议。你对自己做过的这些事后悔吗,比如保姆事件?
L:没有后悔,后悔了也无济于事。我的意思是,我总是不让后悔的种子在心里萌芽,因为我不信这套。在我看来,后悔就像内疚、嫉妒一样,属于那些很糟糕的情感。你必须脱离这些情感,因为它们对你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你得学着翻过这页,继续生活。
J:如果让你回顾以前的生活,从作为一个曝光率极高的公众人物的经历里面,你觉得你学到了些什么?
L:那就是,你应该永远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试图避免任何会影响到他们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总是尽可能地保密自己的恋爱关系,因为一旦出事了,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孩子们,你会担心他们从媒体上读到或听到关于爸爸的花边故事。我从来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到尴尬,为一些他们和他们的同学无论如何都不会明白的事情。我想给予我的孩子们所有的爱,成为一名最好的父亲。父亲的角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J:你个人的问题有没有干扰你作为演员的工作?
L:当我经历私人生活中最艰难的几段时间里,我也拍了一些电影。老实说,因为拍戏外发生的那些事情,有时我都回忆不出那些具体的拍摄场景。我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作为一种保持理智的方法,尽管当时我的个人生活四崩五裂,所有的八卦小报都在跟踪我。工作是我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我想,那些痛苦的经历实际上帮助我在某些表演上提高了一个层面。至少我希望如此!
J:随着年龄增长,你对生命和电影演员这个行当是否有了更成熟的理解?
L:我已经37岁了,可以说,现在的我感觉比十年前更好。对于这个世界,以及对于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自觉有了些更睿智的理解。有时,年轻时发生了这么多事,会很容易感到迷失自我。
J:当你接下哈姆雷特这个角色时,有没有担心别人拿你和过往出演这个角色的传奇演员们比较?
L:这其实是我想演哈姆雷特的原因之一。我想承担这种风险。我发现,你得去试探自己,这样才会成长。饰演这样一个经典角色所带来的风险是极大的,但你得克服恐惧。我相信自己,如果将自己的精力、热情和理解注入这个角色,会创造出一个有价值的哈姆雷特。我不相信有什么最权威版的哈姆雷特。每个出演哈姆雷特的演员都会重新定义这个角色,都想在他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所以才有那么多演员会接下这份挑战。
J:你觉得自己身上有没有和哈姆雷特类似的东西?
L:我也许比任何人想象的要接近哈姆雷特,但我在此不愿多谈。不过,在挖掘个人情感起伏方面,我走得更远。这可能也是我对自己的挖掘。通常,我喜欢去掉那些过于隐蔽的情感,而把它们具象化。
J:你是否还在回避作为性感男人的形象?
L:(笑)当二十多岁时,我痛恨这种形象,因为我想获得业界同行更多的尊重。今天,我已经不那么担心这个标签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学会把它看作一种褒奖。我希望60岁时人们依旧觉得我很性感!
(本专访由The Interview People 独家授权刊登,张一阳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