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与沅江市万子湖村渔民亲切交谈。 |
万子湖村是益阳的“首富村”,建起了宽阔的环村水泥公路。 |
红网长沙3月9日讯(记者 李卫林)“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惠渔政策感召下,我们过上了好日子……”3月4日下午,一封签满名字、充满浓浓谢意的感谢信出现在红网《百姓呼声》栏目。数天时间,这个帖子点击近十万,人气飙升至《百姓呼声》排行榜第一位。
感谢帖是由沅江市万子湖乡万子湖村支书边红德委托一个会上网的朋友所发,特意选择把这封联名信发在民生、民情集中的红网。边红德表示,写信是为表达全村百姓的感谢之情,原信在春节之前已由渔民代表送给了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现在发在网上是让更多的人与渔民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万子湖村的前世今生
在美丽的南洞庭湖畔,有一个名叫万子湖的村庄,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以捕捞为业,世世代代常年漂泊在水里,以船为家。长期“面朝黄板背朝天,狂风暴雨靠湖边”,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1986年渔民上岸前,万子湖村渔民吃住在“连家船”,照明靠马灯,读书没地方去,生病没地方医,居住无定所。渔民的生活被形象地描述为“三船”:一船文盲、一船病号(身患血吸虫病)、一船穷光蛋。“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年收入还没有500块钱”,一些年纪较大的渔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2006年,万子湖村的情况出现了重大转机,他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刚来湖南任职不久的省委书记张春贤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指导工作;2008年,惦记着渔民生活的张春贤又私访洞庭湖“水上人家”,组织实施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渔民解困改危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下,这个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小渔村,着力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利用专业的捕鱼技术,万子湖村领头雁边红德发挥优势带领渔民广开财路,大力打造渔具加工、运输和远程捕捞三大支柱产业,全力拓宽全国各地的水库、内湖捕捞业务。全村成立远程捕捞队十余支,拥有先进机械捕捞设备十多套,业务覆盖至全国17个省市近100个大型水库。2008年,仅远程捕捞队就为万子湖村赚回纯利润700多万元。村工农业总产值过亿元,村民人平纯收入超过两万元,比10年前翻了25番,成了益阳的“首富村”和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洞庭天下水,鱼美稻粱肥。自2008年年底开始,沅江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启动了渔民解困各项工作,并将渔民解困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最快的行动启动渔民解困工作,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帮助渔民转产专业,按最高的标准建立渔民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沅江市分散安置无房渔民308户,集中安置无房渔民111户,培训渔民700多人,帮助3000多名渔民实现了转产转业,2009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同比增收535元。
网友热议省委、省政府惠民工程
帖子发出以后,点击一路飙升,成了红网《百姓呼声》人气排行榜第一热帖。网友们纷纷留言热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网友“moumou503”说,万子湖村的变化是湖南民生工程的又一体现。他曾游过洞庭湖,渔民的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无法体会,湖南的渔民解困工程是看得见的实在。
网友们还争相以诗代言表达感受,网友“20100304160431”写道:渔民旧貌换新颜,湖湘大地抖精神;谁道洞庭无盛世,敢叫日月换新天!
网友“大湖灵动”写道:春到洞庭谁先暖,世代渔家最先知。惠民政策阳光照,三湘崛起正当时!
网友“良民是我”写道:面朝大湖,春暖花开;锦绣三湘,人民开怀;弯道超车,湖南特快;中部崛起,指日可待!
网友“流莲花香”说,民生工程,得民心,悠悠解困情,连通干群心。广大渔民对党和政府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无不彰显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启动渔民解困这一惠民工程的英明之举,这是洞庭之福,湖南之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