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做手术了,为了安慰姐姐,3岁的小文炜为姐姐送上一个“小公主”作礼物。 女儿今日进行骨髓移植缺血小板 焦急的父亲呼吁热心人士来帮忙 四年前,陈汉超跟妻子在广西老家生下大女儿雯靖,满心欢喜的他却得知,女儿雯靖患有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症。几经转折来到广州救治,医生建议陈汉超再生一胎,然后希望通过同胞的骨髓来救回地贫的女儿雯靖。从此,陈汉超走上了4年的“生儿救女”的道路。
4岁的小雯靖终于要上手术台做骨髓移植手术了,捐骨髓给她的是她的弟弟——3岁的小文炜。
“生下儿子,主要是为了救女儿……我可能是在博,但为了女儿,我甘愿倾家一博。
——生儿救女的陈汉超”
“为了这一天,我等了四年了。”来自广西桂平的陈汉超昨日对本报记者说。
四年前,陈汉超跟妻子在农村老家生下大女儿雯靖,满心欢喜却很快得知,女儿雯靖患有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症。几经转折来到广州救治,医生建议陈汉超再生一胎,然后希望通过同胞的骨髓来救回雯靖。从此,陈汉超走上了4年的“生儿救女”的道路,到了今天,雯靖终于要上手术台了。
可爱女儿患地贫 “我们夫妻俩都是地贫基因的携带者,也是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这些病不会发生在女儿身上。”
昨日中午,记者在南方医院内科十五楼病房内见到了陈汉超的4岁半大的女儿陈雯靖。通过隔离室的玻璃窗看到,手术前的小雯靖,显得很焦躁。“化疗的时间长了,而且一直待在隔离房内,只能通过电话跟我们聊天,所以她心情很不好。”33岁的陈汉超通过电话对小雯靖说:“乖女儿,很快就好了,打完针爸爸给你买糖糖。”
4年多前,陈汉超与妻子在老家生下大女儿雯靖,“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她长得很可爱,我们都抢着抱。”陈汉超称:“大概在3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她脸色很黄,身体可能有问题。”当地医院确诊雯靖患有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症,而陈汉超夫妻两人都是地贫基因的携带者,“这对我们家是个晴天霹雳。”陈汉超说,农村地方没有做好产检和婚检,自己也是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这些病不会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我们太糊涂。”
陈汉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一对儿女。读者供图 走上生儿救女路 “不可否认,我们农村人家想要一个儿子,但是我最主要还是想通过儿子进行骨髓移植救回女儿。”
在记者面前,3岁的陈文炜显得很怕生,不住把头钻到姑姑的怀里。爸爸问他,打针痛吗?懂事的小男孩说:不痛不痛,姐姐打针针痛。
在得知女儿雯靖患有地贫症后,陈汉超带着她四处求医,并来到广州。“广州市妇幼的医生建议我生多一胎,希望通过同胞的骨髓来救回地贫的女儿。”陈汉超表示,自己是农村户口,第一胎是女儿,符合政策条件,可以多生一胎,“为了救女儿,我们没多想,很快就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陈文炜在3年前出世,“不可否认,我们农村人家想要一个儿子,但是我最主要还是想通过儿子进行骨髓移植救回女儿。”陈汉超在南海一带打工,收入每月3000元,妻子也不上班多时。明知道在有一个重病女儿的情况下,再要一个儿子,家庭负担非常重,但都无法打消陈汉超“生儿救女”的念头,“我借钱讨钱也要尽力救回自己的女儿。”
手术成功率八成 “骨髓移植对小文炜不会造成伤害。移植后,处理好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感染,小雯靖就能存活。”
陈文炜3年前在南方医院出世,他出世时的脐带血被保留了下来,留做日后骨髓移植之用。经过比对和检验,医院认为陈文炜符合给姐姐陈雯靖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条件。主治医生吴教授表示,他们家比较幸运,姐弟的骨髓非常匹配。吴教授介绍说,陈汉超夫妻是地贫基因携带者,生出来的小孩有四分之一几率出现重症地贫,剩下四分之三是正常或仅为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小孩,在这四分之三生出来的小孩中,有4分之一的几率与姐姐陈雯靖的骨髓相匹配。
“我们给陈太太做过详细的产前检查,确认了她第2胎不是地贫患儿。”吴教授说:“现在雯靖已经4岁,比较懂事,到了适合做手术的年纪,我们马上将对她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移植后,对陈文炜不会造成伤害。”
对于手术的成功率,吴教授称:“有八成的成功率,骨髓移植后,陈雯靖的新骨髓会在10天后长出来,到时候处理好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感染,就应该能存活了。”
陈汉超昨日一直抱着儿子不停地哄,还不懂事的儿子只知道将要“打针”,并不知道自己可能因此救回姐姐的性命,“我可能是在博,但为了女儿,我甘愿倾家一博。”
心的呼唤 “希望社会人士帮忙捐点血小板”
陈雯靖、陈文炜姐弟俩的骨髓移植手术将于今日进行,手术前,陈汉超被告知,近期血库A型血小板紧张,如果一旦在手术中血小板不够,后果不堪设想。陈汉超称:“我连忙打遍了电话,从我的亲戚、同事、同学中,找到了A型血的10个人。”
陈汉超仍然表示担心,因为手术总共需要约10个单位的血小板,每人1次捐血只能最多捐献1个单位血小板,而过来的10个人中可能有的人因为基因缺陷等原因无法捐献,“我很希望有社会人士能帮忙捐献一点血小板。”
整个手术需要30万元的费用,陈汉超东拼西凑了10万元左右,“先治好女儿再说吧,钱方面再想办法,这些天内,厂里的同事来看我常会捎上几百元,我很感激了。如果社会有热心人士能帮忙一点,我将感激不尽。”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