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川大治“剽”新招 引文超200字未注出处算抄袭

来源:四川在线
2010年03月16日09:24

  川大出台治理毕业论文抄袭、剽窃行为处理办法,引发校内师生热议

  去年,四川大学曾经因为本科论文的大胆改革而引发全国关注,将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改革问题一拳捅破。近期,四川大学发出《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将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学位(毕业)论文抄袭之路斩断,只要超过200字的引用没有注明出处,作者就算“剽窃”。此举再次在校内引发热议。

  治“剽”招数

  剽窃认定

  引文超200字未注明出处算抄袭

  最新的办法定义的论文抄袭和剽窃为同一概念,指把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内容原封不动或虽改变形式但未改变内在本质,而在本人的论文中据为己有或采用他人成果时不注明出处的行为。“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200字而没有注明出处就算抄袭。”该校相关老师介绍,原文复制或通过改变词语顺序超过本人论文的15%,将文献直接翻译或在其中改变字词顺序等用于自己的论文中且字数超过论文的15%,照搬他人论文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没有说明借鉴来源等,都算抄袭。

  审查手段

  人机结合审查指导老师负连带责任

  根据最新的方案,所有学位(毕业)论文在提交答辩前,都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查和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者才能参加正式答辩。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为校内审查的最终认定机构。

  “如果是已经毕业离校才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当事人,学校可将调查结果寄送当事人单位,并按照规定撤销在校获得的证书和称号。”学校相关老师介绍,当初负责指导的教师在学生的论文出现剽窃后,根据情节轻重将受到处分。

  各方声音

  学生

  老师“剽窃”怎么处理?

  “我们倒是很欢迎,现在抄袭太普遍了,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是对的。”四川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小李说。

  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学校应该明确,对老师们的“剽窃”该怎么处理,“学术行为端正的根本在于老师的学品要正,我强烈要求,学校尽快出台针对老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教师

  也是对老师的挽救

  针对新规定中,指导老师如果没有检查出学生的论文出现剽窃,要负连带责任,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一位姓陈的老师直言:“论文指导老师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以前确实有点‘水’,学校出台这个政策也是对老师的挽救,这不仅仅是学生毕业文凭的问题,事关教育的道德和良知。”陈老师认为,要求导师负连带责任,压力和责任更大了。

  第三方

  处理力度应该加大

  成都市政协委员柳长翥认为,高校的学位(毕业)论文是很多人开展学术和科研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如果出现问题,对一个人一生的做人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处理的力度应该加大。”柳长翥委员认为,论文的抄袭牵涉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不容小觑。

  同步播报

  反剽窃系统的“敌人”出世

  早报讯(记者房欣)去年,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开始在各大高校“露面”,意在防止学术剽窃和造假。然而不到一年时间,网上就出现反“反剽窃”系统。“如果你所在学校被列入名单了,那么我提供检测系统,和学校那套系统的检测结果就是相同的。”一卖家提供了一个网页,上面罗列了全国已开通论文检测系统的高校,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成都高校榜上有名。卖家介绍,购买者通过该系统,可提前看到毕业论文的“体检报告”,并提供修改建议,“让你逃过学校的最终检测。”

  当记者询问检测系统从何而来,卖家只表示“报告结果绝对信得过,你甚至可以等到学校官方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再对我的商品进行评价。”

  新闻链接

  川大一研究生因抄袭丢掉博士帽

  2004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2001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沈某因为在博士论文中抄袭别人研究成果达5000字,被学校给予退学处分,这是川大首次对博士生给予这种处分。

  天府早报 记者何文宗

  高校怪现状:

  论文“反抄袭”软件遭遇大学生“反反抄袭”

  随着“论文测谎仪”的隆重登场,“天下论文随便抄”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复制粘贴“攒”论文,虽然轻松省事,可如今却意味着往枪口上撞——“有贼心没贼胆”的学子,只能望“抄”兴叹了。“其实我也想搞原创,我只是一个小小本科生,哪儿来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啊!毕业论文,太纠结了。”小罗叹了口气。

  叹气是没用的,套用哈姆雷特的说法,抄还是不抄,这是个问题。

  与小罗的干着急不同,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动了“脑筋”:毕竟从小就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大家早就练就了一身超顽强的反侦察功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对付“反抄袭”软件,大学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反反抄袭”招术…[详细

  年轻教师是高校工蚁:老实人吃亏 善钻营者得利

  “学霸”是高校里的一个流行词,它指的是那些资源的分配者和话语权的垄断者,这种人常身兼数职,似乎有三头六臂:院长(校长)、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还有一种人,本职工作是行政事务,只偶尔上些不太重要的课,因有一官半职,比那些以教学和研究为己任的教师更容易获得教授、副教授的头衔。

  “小圈子”是高校内人人心知肚明的现实,圈内人占尽资源,圈外人望之兴叹。许多人心安理得地拼凑论文和专著,要费尽心思博得圈内人的垂爱,以此作为升职、谋利的筹码。

  一位深陷“抄袭门”的大学校长,你说不清他的那些“成果”有多少属于学术能力,有多少只能归功于行政职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取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但能被确定的事实是:他担任校领导期间撰写的博士论文整段整段地抄袭。

  这些形形色色的行为,最终都可以归于“名利”二字。温总理批评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高校沦为名利场,并在很大程度上扼杀着学术创造的活力,正是高校行政化、学术市场化和资源集中化结合的产物。它导致的一大恶果是使得利益导向由学术为重转向“老实人吃亏,善钻营者得利”…[详细

责任编辑:lianz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