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为了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今年要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都将纳入监管。财政部对此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湖南社科院新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李晖告诉记者,这样做能够保证中央的资金不会出现漏斗效应——中央和省的资金到地方,往往出现层层剥皮的现象,真正到农民的手中的并不多。
李晖表示,鉴于目前乡镇债务较多,“资金紧张的话,乡镇也会截留中央资金”。
李晖此前在湖南省的调研发现,目前湖南乡镇预算管理很不规范,比如中国乡镇“一级财政”自1984年建立以来,虽然已有20多年,却始终没有建立起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
这表现在乡统筹和乡筹资等收入多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账户乱设、票据乱开、收入不入账;支出随意性大,全靠乡长“一支笔”;办事和支出不是量入为出,造成巨大的资金缺口。而中央等省级的转移支付又是一条并不公开透明的渠道,加上资金的使用范围广、流经路径长,“跑冒滴漏”的现象经常发生,真正用到实处的资金大打折扣。
记者了解到,2010年中央安排在“三农”的支出合计达到8183亿元,增长12.8%。其中农业生产补贴支出3163亿,对农民的四项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334亿元,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108亿元等。
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四项补贴等资金一般直接打入农民的存折。但是,其他补贴仍存在使用不透明的情况。
审计署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
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中央的预算和乡镇本身的预算是没有关系的,不过,中央的资金能否落实到农民的头上,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涉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意见》提出将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县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做好项目公示,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镇财政要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年度预算。
全国人大财经委对去年的中央投资项目进行的调研发现,很多乡镇因为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不足,导致多头申报中央资金,引起资金浪费。
为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告诉记者,人大财经委已经建议中央资金下发时,对于一些边远地区,可以减少地方配套的要求,但是要强化资金的全过程监督。“去年总的专项转移性财政资金有1.3万亿,不是小数目。”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