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婆婆喜欢帮着教练指导学员记者 周舸 摄 |
驾校“总教练”今年84岁 从没摸过方向盘
人称“大师姐”、“总教练”的她,指挥学员开车头头是道
■借了钱就要还回去——看到压杆了,要马上把盘子提回去。
■倒车时莫坐正了,脑壳儿伸出来,盯倒后头的杆杆和尾巴。
■开车时要看远,埋起脑壳儿看地下,要拿棒棒敲下巴儿哟。
“总教练,来帮忙指导下”、“大师姐,我啷个老是要压到线哦”……聚鑫驾校学员口中的“总教练”和“大师姐”,说的都是同一个人:84岁的姚永淑婆婆。一个连方向盘都没摸过的老人,指导学员学车却头头是道,这是为什么?难道她有这方面的特异功能?
老太很厉害
错一点都看得出来
“左、左、左,还差5公分……”昨上午,聚鑫驾校训练基地,学员们正在轮流练车。一位有些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时不时急得大叫,指挥正在倒车的学员如何打方向,如何观察车后情况。老太就是年过八旬的姚婆婆。
“这个老太婆很厉害哟,错了一点点儿她都看得出来,完全有教练的资格。”该驾校教练雷文建说,姚婆婆在驾校训练基地呆了七八年,教练都很尊敬她,都喊她“总教练”。
“手该啷个做,方向啷个打,头啷个看……她都晓得,很多专业术语她都懂。”该驾校分校教练雷克明说,教练都比较严厉,学员练错了要遭吼,因此,学员比较怕教练,不懂的,就偷偷问“总教练”。“老太婆也爱吼,但大家都不怕她,她也乐意指导学员。”
“大师姐”很热心
指导我们头头是道
“大师姐人很好,很热心,言子儿也多。”学员们都喜欢喊姚婆婆“大师姐”,姚婆婆也把学员当成同门师兄妹——男学员一律称“师兄”,女学员则喊“小师妹”。
“大师姐,为啥子我老是走不正,老是要撞到杆杆?”一位女学员刚被教练训了一顿,很郁闷,于是向姚婆婆请教,希望帮她指点迷津。
“倒车时要注意看,走宽了就要打方向,杆如果往左边压,就要马上提回来,不要压过去就不晓得收。”姚婆婆边说边演示,双手在空中模拟方向盘的动作:“你要记住这个道理,借了钱就要还回去——压了杆也要马上提回去。”
相对教练,姚婆婆的语言更形象、生活化,学员们都能随口说出几句“大师姐”的语录:“倒车时莫坐正了,屁股坐歪点儿——坐左半边;脑壳儿要伸出来,把后头的杆杆、尾巴(指车尾)盯倒起”、“开车时要看前面,看远点儿,老埋起脑壳儿看地下干啥子?再看脚底下,要拿棒棒敲下巴儿哟”……因此,学员们都很喜欢她,即使学成出校后,路上碰到姚婆婆,仍会亲热地喊她:“大师姐!”
“师兄、师妹个个对我好得很,他们要是老学不会,我就很着急,喜欢吼他们。”姚婆婆告诉记者。
卖饮料贴补家用
供孙子上完大学
姚婆婆这样熟悉驾驶,难道是退役的驾校教练?非也。或是人称“老麻雀儿”的老司机?也不是。其实,姚婆婆这辈子连方向盘都没摸过。
仅会纸上谈兵的姚婆婆家住南岸区五一村85号3-2,8年前,有三所驾校训练基地设在她家附近。当时,和姚婆婆一起生活的小儿子陈明下岗,孙子读初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姚婆婆便到驾校捡饮料瓶卖钱。时间一长,教练们和老太太渐渐熟悉,出于同情,便给老人找了份工作——帮忙打扫场地卫生。
发现很多学员经常到外面买水喝,有教练建议姚婆婆卖饮料。没有多少文化的姚婆婆当时一没经验,二无本钱,很犹豫。得知老人的困难后,雷克明教练自掏腰包帮老人进了十几件饮料,并告诉她在哪里进货,每种饮料价格是多少。慢慢,姚婆婆生意越做越顺,遇到老人进货,教练或学员也会开车去帮她。
就这样,姚婆婆一直呆在驾校,训练基地搬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七八年了,她每天在场地看我们训练,耳濡目染,每一个步骤该啷个整,她都很精通。”雷文建教练揭开了老人拥有“总教练”资质的秘密。
“这些年,姚婆婆指挥驾车的技术有了,还供孙子上完了大学。”教练们说,学员也很照顾老人的生意——只要来场地训练,总要买瓶饮料或买包香烟。
姚婆婆说,孙子读四年级时,儿子离婚下岗,靠打临工养家,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靠在驾校捡饮料瓶、卖饮料等,她支撑起了孙子上学的费用。如今,孙子大学毕业已找到工作,现正在实习,老人却又有了新的目标:攒点钱,帮儿子把房产权买下来。“至少要一两万块,我要帮他凑点儿。”
“再说了,我不卖水,学员口渴了没得水喝,啷个办?大家对我恁个好,我也要为大家着想噻。”姚婆婆说,天天和教练、学员们混在一起,车“练”了,生活敷起走了,还能锻炼身体。“每天动起的,不得生病。”
记者 张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