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影响大学生找工作——
月薪3000元?期望过高! 金黔在线讯 很多高校毕业生,辛苦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却因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能就业只好先“改行”。目前,新一届的高校毕业生已进入找工作的关键时段,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及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并请他们分析了目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希望能为奔波在各个招聘会现场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因素一:高校专业设置与现实需求矛盾突出 “没有适合我专业的岗位,只能找个靠得上边的工作试试。”3月17日,记者在贵阳的一些人才市场,多次听到这样的感叹。
小穆学的是园林艺术,近来他跑了好多场人才招聘会,几乎“逢场必进”,可都没有发现哪家类似的单位在招人。
“在高考填报自愿时,总是徘徊,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黄女士说,毕业后当找工作时才发现,专业远比学校优先。据了解,黄女士在大学时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可现在却在星级酒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好几年了,以前学的专业知识根本没用上。
贵阳市人才市场刘主任分析说,根据我省很多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看来,专业结构矛盾突出。注定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要到外省才有用武之地,要不就只有改行。刘主任举例说,我省很多高校的数控、模具专业是相当棒的,但该专业的学生们要想在本省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太难,因为我省没有这样的企业需要这类人才。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以及相关专业,但每年新闻单位进人的计划太少,有的新闻机构甚至几年都没进一个人。然而,那么多学新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又如何就业呢,到头来还只得纷纷改行,有的去当老师、有的去做办公室职员等。据了解,目前,贵阳市人才交流部门正在实施大中专学生异地就业计划。
因素二:找工作,“求稳”也会影响就业 顾同学是今年贵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老家在毕节,家里人主张:女娃娃不要“东奔西跳”,让她找稳定一点的工作,哪怕工资少一点都行。思来想去,她觉得家里人的想法并不无道理。她说,现在她决定要找就找一个好的工作,实在不行就一心扑在考公务员上或考研上。
刘主任说,像这种传统的“求稳”意识在高校毕业生中相当普遍。据了解,很多学生家长都有很传统的观念,渴望职业的稳定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了几年大学出来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是三天两头跳槽换工作。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出来后就抱着“求稳”意识找工作。而根据当前的形式,专家们希望家长和学生都要改变观念,“公务员、研究生的竞争太大,能考上的毕竟是少数”。
因素三:月薪要有3000元,心理预期过高 通过助学贷款才勉强读完4年大学的况同学,不仅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希望待遇高点,因为还有两万多的贷款需要还。小况告诉记者,前几天,贵阳一家公司同意接纳她,但每月待遇只有1500元钱,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她给记者算了一个每月开支的明细账:房租300元(合租)、交通费100元钱、通信费100元钱、生活费450元钱、其他不可预知开销控制在200元钱以内,那么如果每月收入才1500元钱的话,“我的贷款不知何时才能还清,谈恋爱就想都不敢想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学里农村助学贷款的学生确实不少,他们在毕业后不仅要面临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得努力还清助学贷款。
刘主任说,目前,好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月薪的预期定位在3000元左右,其实,这样的心理预期高了点。很多单位的工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社会、企业经济发展以及员工本人的业绩、表现在增加,“一步到位太难”。
在刘主任看来,外地籍的学生比本地籍学生就业愿望更为强烈,而且更为切合实际。以贵州轮胎厂为例,去年该厂招聘进去的人才,多半都是外地籍的省内高校毕业生。
专家:跨行、跨专业可能干得更好 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有32所高校,今年将有7万名高校生毕业。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老师说,由于体制的缘故,现在很多大学过早专业化。其实,大学教育仍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教育,过早的专业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路子就比较窄了。
根据现在看来,学哪行,不一定干哪行,也很正常。根据经验来看,跨行、跨专业说不定还干得不错。
胡老师举例说,学自然科学的,去研究社会科学,说不定他还干得更厉害些。找工作,要根据社会发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