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普洱3月23日消息(记者杨超陈鸿燕彭喻)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3分报道,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西南地区面临严峻的水资源挑战。历史罕见的干旱气候使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显露无遗。
普洱市一座蓄水量极低的水库 在中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云南省普洱市龙潭乡黄草坝村的农民却守着焦渴的土地愁眉不展。大部分水井、山塘、水坝都已经干枯:
当地居民:这个水坝是人饮水,这是牲畜饮水,都已经干了,半个月前就干了。
一些水库的蓄水量也极为有限,只能勉强保证人畜饮水。在当地一座小型水库。
当地水务部门:这个坝体已经塌陷了。他们已经做过处理,用木桩固定住,但还是往下陷。
记者:这个是土坝?
当地水务部门:对,1958年修的这座土坝。时间太长了。思茅区的这样规模的(水库)基本都是土坝。像这样的水库是从来不敢蓄满水的。
在一些地区,规模更小的水库存在的隐患更为明显。
当地水务部门:10万方以下水库存在没有溢洪道的问题。正在丰水期、雨季,那种坝不敢蓄水,它没有溢洪道嘛,不安全。雨水高峰期过了以后,我们才敢蓄点水。如果说这些水库都具备一定的蓄水条件,去年都蓄满了,今年的旱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这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水库在思茅区有36座。在整个普洱市,213座小二型水库,有177座是病险水库,比例超过八成。往年虽然水库不能蓄满,也能基本保证度过旱季,但今年情况特殊,干旱持续的时间长,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那么为什么不对这些水利设施尽快进行加固呢?在普洱市水务局农村水务管理科,科长李启林告诉记者,对于像普洱这样一个年财政收入刚过亿元的城市来说,病险水库的修复费用巨大,地方财力根本无法负担。
李启林:大部分(水库)都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修建的,当时的基本都是“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问题较多。因此虽然有这么多的蓄水工程,但效益发挥不出来,雨季不敢蓄水。一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最少一百万元以上。作为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要靠地方财政太难了!
普洱市目前所面临的水利困局在这次同样受旱的贵州等地普遍存在,在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农村小水池、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也亟待加强。近年来,各地政府确实做了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的小水窖数量还很少,在贵州的一些山区,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拥有小水窖。由于基础薄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国家继续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