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杰
2010年,凡中国人,男女老少,皆言世博。就连我远在千里之外在家务农的远房亲友,也突然有一天打电话来告知:正在攒钱,准备带孩子坐一天的火车来上海世博会见见世面。这种热情,简直比上海本地人都要高。
如果硬要下一个判断的话,那可以预测的是,上海世博会可能是世博历史上空前且绝后的一届,无论是规模还是参观人数。作为世博报道记者,我却一直在为“世博会能玩什么、怎么玩”这个问题绞尽脑汁,毕竟预计前来参观的7000多万人中,大部分如我一样,并不是抱着去开拓商机的目的进入世博园区的。
事实上,世博会作为商品经济沟通平台的功能已经淡化。美国,这个举办过13届世博会的国家,2001年宣布退出国际展览局,首要原因就是美国发现世博会作为商品交换平台的角色已渐趋尴尬。如今,各种专业类商品博览会年年层出不穷,互联网资讯发达,一个耗时耗力弄起来的综合博览会未必讨商家欢心。事实上,美国最后一次举办的新奥尔良世博会(1984年)还是一次巨亏的世博会。
当然,商务活动还是上海世博会必需的——这儿有巨大的新兴市场和足够庞大的消费人群。还有一层涵义——上海世博会具备了一种经济图腾色彩:它宣告了上海的经济崛起和繁荣,成为地球上人人向往在此生活的大都市。早在20世纪初,上海就曾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而如今,上海将办好世博会,重新进入世界一流都市圈之列。往深里想,如果说伦敦是18世纪都市的代表,巴黎容纳了19世纪的所有荣耀,20世纪的资本涌向纽约,那么21世纪,是否该上海轮值?
而我的意思是,为何不能把世博会的娱乐性也突出一点,让百姓受实惠?而我最欣赏的上海世博会广告语就是:“5.28公里,圆你环球梦想”。
追溯其历史,就会发现世博会的娱乐功能先天就在。世博会源自1798年在法国马尔斯广场举办的一个广场博览会,主办者的初衷就是“让工人阶级娱乐,使之成为他们的一个解放的节日”。当时现代娱乐业的基本框架还没形成,大众节日里的集中消费构成了他们的重要娱乐。
法国作家欧内斯特·勒南在描述1855年巴黎世博会时夸张地说道:“欧洲人倾巢出动来巴黎看商品。”150多年来,欧洲人在世博会上看商品、消费商品成了他们重要的娱乐环节。
上海世博会何不放松和娱乐一点?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法国馆却用“法兰西走在十字路口”来自嘲,多么风趣而令人印象深刻。
时过境迁,世博会的性质早已改变,它不再是瓦尔特·本雅明嗤之以鼻的“商品拜物教圣地”,某种程度上,如今它更像一种文明的嘉年华,观者如同在游乐园里一样兴高采烈——这完全取决于你条件反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