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共构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学者激荡真知灼见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25日02:20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黄少华)近50位两岸青年学者24日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弘扬之道。他们或强调多元性或侧重主体性,或突出目标效果或注重交流过程,谈历史也说现实,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的元素。青年学者们指出,进一步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将获得新动力。
作为全国台湾研究会搭建的重要学术平台,第2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当天举办。来自两岸多家高校和学术研究单位的青年学者们积极争取发言机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激荡出许多真知灼见和新思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表示,以中华文化的传统来维系两岸同胞的情感,以文化的整合来巩固两岸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已有的成果,推动它们向“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发展。只有这样,两岸命运共同体才不仅仅只是一种“家的感觉”,更是实实在在承载两岸人民情感和利益的实体。
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光炜指出,虽然海峡两岸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经历了长期的分隔与对峙,使得两岸文化在发展形态上出现若干差异,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变两岸文化同源共本的性质。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传承与发展应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核心,两岸青年则要做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力军,大力推进两岸文化交流迈向机制化。
台湾大同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陈淑敏提出,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语言,但两岸还需要走得更亲近些。两岸文化交流要更多注重普通基层民众。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所所长李涛则建议,当前两岸共同面对文化多元化挑战时,应当思考1949年两岸大迁徙时代那些去台知识分子、文化人的坚守和传承,为两岸文化脐带的永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内核。
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博士林政纬则提醒两岸文化交流要注重不同年龄的适宜形式,如歌曲较为13至30岁间年龄段所接受;而亲情、温情和爱情的主题则是民间喜爱的题材。
孙中山基金会副研究员熊席麟认为,孙中山先生传承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理想,形成了和平匡世思想。当今两岸和平发展的实现就是孙中山先生和平匡世思想在海峡两岸具体落实的光辉范例。大陆把两岸和平发展作为一种大战略提出,实际上是着眼于更高层次的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
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青年学者提出,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就是共和,两岸要多寻找核心价值的共同基点。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讲师郑振清则认为,中华文化是两岸最大公约数,儒家文化在两岸有共通性,应多弘扬。
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吴庆(火+亘)从建构台湾文化生活圈探讨两岸文化生活圈的共荣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邹宇泽则以晏阳、梁漱溟和台湾儒商洪武雄在农村推广儒学的成功范例,畅谈两岸共建儒学文化生态村的构想。
台湾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范盛保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容否认。但很多时候有个误区是站在汉民族谈中华文化,不能忽略文化的多元性。
吴庆(火+亘)则认为,两岸文化交流不要强调差异性,文化是长久的习惯养成,一定要建立在认同、信赖上。李鹏:没有必要把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对立起来。两岸文化交流要求同存异,将心比心,台湾不要过多地强调“异”,大陆也不必过分强调“同”。
学者们同意,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连续性、包容性特点,与和谐内涵。如何重建“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的联结,是两岸今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点。中华文化要快乐繁荣,两岸一起来共构。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