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云南信息报
安宁怪石 隔60年阳光照到一次
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在深山中裸露了上千年的岁月,除了石头上面弯弯曲曲的文字外,让人最难以解释的是,每隔60年太阳光才能照到该石头上面一次。该石头美其名曰,“晒经石”,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时,在该石头上面晒过经书。
传说:唐僧师徒在巨石上面晒过经书
昨日中午12点40分左右,记者在安宁市法华寺后面的山谷中见到了这快庞大的巨石,巨石属于红沙石之类的石头,整块石头有10多米高,底下有数米宽,石头周围长满了杂草树木。让人奇怪的是,当时正是艳阳高照,太阳光照射到山谷的每一个角落里,人站在石头面前都有倒影,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太阳就是照射不到该石头上面。在巨石的正前面,被人凿出了一块有3米长,2米宽的平面,上面有8行文字,每行10多个字,这些文字都是弯弯曲曲的,有点象象形文字,有有些象篆书,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风吹日晒,很多地方的文字都显得比较模糊。在这8行文字旁边,还有很多细小的文字,根本辨别不清楚。
“传说是唐僧到西天取经时,在该石头上面晒过经书。”华夏人文地理的曹先生介绍,听村子里面的老人讲,在很早的时候,村子里面有一个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樵夫就会挑着柴禾回家,有一天晚上,樵夫明明看到太阳落山了,就挑着柴禾下山,来到该大石头上时,樵夫突然发现落山的太阳又重新升起来了,刚好就照射在这快石头上。樵夫惊魂未定,飞跑进村子里面,并将这个奇怪的事情说给村民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村民见到过太阳照射该石头的事情。“每隔60年太阳光才能照到该石头上面一次,而且是太阳落山后重新升起来。”
曹先生称,由于安宁市位于昆明的西方,当地村民逐渐将这个故事演化为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在经过螳螂川时,经书不慎掉落到河水中了,唐僧就来到该石头上面晒经书,由于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如来佛主担心经书晒不干,耽误了大事,就命令太阳神立即出山,将经书晒干后在回来。
记载:“晚照”奇景曾出现过两次
“2005年春分,下午6点左右,我第一次看到太阳照射在晒经石上,大约有半把个小时的时间。”法华寺的法雨大师说,每隔60年轮回的时候,太阳才会照射该石头的,他在该寺庙里有很多年了,只有一次看到太阳照射在该石头上,平时,太阳是从来不会照射在该石头上的。
据《安宁州志》载:“每阴雨晴明,佛殿昏暗,忽霞光满室,四壁佛像须眉毕现,令顷复暗”。这种“晚照”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曾出现过一次。民间相传,每隔六十年春分节令第二天,日落后复回升,霞光聚照山谷,照耀山岗,屋林尽染,佛像披金,殿宇灿烂。它能把游人引入“晒经石”的神话传说中。传说,唐僧取经归来途经沙河,遇水怪落水,当捞取经书时已日落西山。僧徒们正铺开经书燃箐火烘烤时,落日复升,返照崖壁,晒干了经书。当僧徒们收起经书时,岩石上印上了经书的梵文印,这块印有经文的石头就是现存人称“晒经石”的巨石。
真如村民说得那么奇怪吗?要等60年太阳才能照射到一次,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后,专家表示,晒经石的奇迹也有些象金马碧鸡坊的“金碧交辉”奇景。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金碧交辉”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金马碧鸡坊、晒经石主要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非凡造诣。
专家称,巨石上面刻着著名的禹王碑文,内容是记述大禹治水经过。这是明朝嘉靖年间拓刻的禹碑。嘉靖十五年(1534年),郡人张素在长沙岳麓书院发现禹王碑,蝌蚪文字,9行,77字,遂拓下全文,拓片于1536年冬带回安宁,请谪滇状元杨慎释文,拓刻于此山麓。据传,禹王碑现仅存5块,分布在西安、浙江等地,长沙为原碑,其余均为拓片石刻。
本报记者 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