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消息

贵州苗寨断水送水“天路”艰险 16公里路34道弯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0年03月26日02:21
运水车要拐34道弯爬上海拔为1760米高的兰蛇坡。
运水车要拐34道弯爬上海拔为1760米高的兰蛇坡。

70岁的熊大爷下山背"脏水"给牲口吃。
70岁的熊大爷下山背"脏水"给牲口吃。

  苗寨断水 “天路”艰险

  16公里山路34道弯!情义司机自发送水

  ■新快报特派贵州记者 黄琼/文 李小萌/图

  贵州黔西南晴隆县境内,有一条著名的“二十四道拐”公路,是当年著名的“反法西斯抗战公路”,以山高、坡陡、谷深、拐急著称。但鲜为人知的是,晴隆境内还有一条更为艰险的“三十四道拐”,通往海拔1760米的兰蛇坡苗寨,短短16公里的砂石山路上有34道回头弯,被当地人称为“天路”。

  “人在山中走,心中三分抖。要想爬上山,除非学猴攀。”这是当地村民用来形容兰蛇坡的一句话。兰蛇坡位于晴隆县大田乡兰蛇村。高高的兰蛇坡上,居住着一个苗族村落——兰蛇村,该村共有两扇岩、袁家坝、大寨、小寨4个村民组,133户人家760多口人,全部是苗族。

  大田乡党委书记龙春告诉记者,由于山势陡峭,兰蛇村两年前才通电,成为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村,而一条简单的砂石山路也是去年才刚刚修好。长期以来,因水源奇缺、耕地破碎,苗民们以种植玉米、萝卜、土豆为生,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

  大旱袭来,“靠天吃饭”的苗民们很快就没了生活用水,“村里的两口水窖撑不到三个月就干了,”村支书杨德文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起,兰蛇村遭遇全面断水,无奈之下,苗民们只好开始下山背水。

  背水成了苗民们每天的大事,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了,杨德文便组织剩余的中年村民下山背水。救命水背回来后,由村里统一分配。

  记者昨日驱车从晴隆镇赶到大田乡,在山路对面远远看到兰蛇坡,三十几个弯道如同回形针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近乎垂直的回旋弯道,让人头晕目眩,不时还听见车胎打滑的声响。

  山寨印象

  几十个孩子一天两桶水

  老人下山背脏水

  上山途中,记者遇到了下山背水的熊必州老人。年过七旬的他背着一只塑料油桶,手拎一只水壶,缓缓地走下来。他告诉记者,山上今天分水了,但只够老俩口吃喝,他要从小路下山到一个高梗田边,从水沟里打点人家排出来的脏水,背来给家里的两头牛喝。这一来一去,至少要5个小时。老人笑着,“没事的,慢慢爬,累了就歇一下。”

  兰蛇村袁家坝组,临近中午一点,村民杨少成才刚刚吃饭,他刚刚从山下背了50斤水上来。今年40多岁的他有一儿一女,都出门打工了,留下刚刚两岁的孙子给他们带。他告诉记者,虽然山下有送水上来,但由于人实在太多,四个村民组每组隔一天才能分到水,家里还有两头牛三头猪,因此他隔一天要下山背一次水。

  每次背水,他凌晨五点就起床了,一路跑到山下,才能赶上接水,“要是去晚了那就难排了,水太小了,要是现在肯定是排不到了。”接上水后,杨少成抄小路连跑带赶也要两个半小时才能赶回来,“要是女人家,起码三个多小时了。”

  在学校,有水喝

  小寨组附近就是村小学,简陋的两层教学楼里,几十个孩子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玩得不亦乐乎。一年级的小文告诉记者,她从去年9月就没洗过澡了,她扬起黑黑的小手给记者看,“好久都没洗脸了……”

  “学校好啊,学校有水喝!”淘气的小杨看到记者,说完这句话赶紧跑了。学校负责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每天都能分到两桶水供学生饮用,前几天天气炎热,“还没到中午水就喝光了!”因此,学校要求孩子们每人带一只水瓶来分水,这两天凉快了就直接用老师的碗舀水喝。看到老师倒出小半桶水来,孩子们高兴地围过来,抢着有限的几只碗舀水喝,没抢到碗的干脆伸手进去用手来舀,嬉笑一团。

  人物特写

  司机起早忙送水 16公里跑两小时

  “送到老天下雨为止”

  村里有一台修路用的小货车,紧急情况下被征用来运水,由杨德文的侄子张健担任司机。这个今年才21岁的年轻人,此前一直在福建打工。一次,车子坏在了半山上,找了山下的老司机老易来看,“发动机坏了,修不了。”山上不能没有水,老易说,“干脆我来拉吧!”第二天一早,老易便拉上满满的50桶水上山。一车不够,第三天,老易起了个大早,紧赶着拉来了两趟水。

  记者昨日中午赶到山上,老易刚刚将运上来的50桶水分发完毕,他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下车抓紧点,等一下还能运上来一车。”今年41岁的老易原是山下跑运输的老司机,家中有四个孩子,平时靠他拉运输每天赚百来块钱过日子。这次自告奋勇义务为兰蛇村送水,老易很不好意思,“算不上免费,政府给我报销了油钱的。”

  “我们都很熟的,帮忙是应该的,”老易告诉记者,山上的苗民下山赶集都是住他们家,还经常下山给他们干农活,“山上太苦了,他们靠做农活赚点钱太困难了。”由于山路崎岖,短短16公里的路,老易要足足开两个小时的车才能将水运到山上。

  为了节省时间多送一趟水,老易每天晚上提前就装好水,第二天7点就动身,爬到山上赶紧分水,分完又赶紧下山装水。至于要运到什么时候,老易一脸惆怅地看着天,“等老天下雨了再说。”

  “我捐点力气算什么”

  下山途中,记者又遇到了一辆送水车,司机舒云也是山下的老运输。大旱以来,舒云坚持每天给附近的兵务、高峰两个海拔1600多米的山村义务送水,“今天听说这边缺水就赶紧过来了。”

  “这路真是太恼火了,名不虚传啊!”跑了十多年运输,这还是舒云第一次把车开上兰蛇坡,不敢开得太快,“怕水晃出来”,但“他们敢走我当然也敢走!”说到这,舒云有点小小得意。

  以往舒云都在山下运材料,每天能有百来块收入,现在每天忙于给各山村送水,舒云满不在乎,“钱是赚不完的,慢慢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田人,“现在全国到处在给我们捐款,我捐点力气算什么”。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