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消费者在江苏南通一超市购买粗粮。(资料图)中新社发江苏-徐瑞平摄
中新网3月26日电
综合报道,受近期西南地区特大旱情的影响,云南、四川等西南省份粮价上涨压力倍增。为了缓解粮食绝收造成的价格上涨压力,国家粮食部门将向旱区调粮142万吨,而从统计部门的调查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全国粮食供需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内粮价仍能在当时继续维持稳定。
粮食生产受影响国家调粮保需求、价格平稳 从去年“寒潮天气”和持续至今的“中南大旱”,由于春耕生产即将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开始变得不容乐观,西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表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
为进一步充实西南、西北等旱灾地区粮食库存,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粮食部门将在7月底前向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及甘肃等旱灾地区调粮142万吨。据悉,在这142万吨粮食中,最低收购价小麦30万吨,调出地区为河南;最低收购价籼稻谷54万吨,调出地区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国家临时存储玉米58万吨,调出地区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这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底,力争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表示,旱灾确实给云南物价造成了一定的上涨压力,但总体来看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该调查总队介绍,从供需情况看,目前旱灾主要影响的是云南小春作物产量,但三方面因素可保证云南粮食充足供应,不会出现大幅涨价局面。一是云南连续7年粮食丰收,储备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格局没有改变;二是云南小春粮食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比重不高,即使减产,对整个粮食供应影响有限;三是云南乃至整个西南都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因此不会影响全国粮食供需基本面。
专家:粮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物价涨幅正常 国家发改委日前就指出,目前物价涨幅仍处在正常范围,一季度价格也将保持平稳。其中,受供应充足、需求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现有水平上将略有下降,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涨幅在2%~2.5%之间,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国内从事农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对粮价是否能够平稳给出了肯定的分析。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罗发日前表示,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总体呈平稳上扬趋势,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吴罗发分析,全国粮食已连续六年增产,国家收购了大量的稻谷,掌握了足够的粮源;国内粮食价格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而粮食价格涉及民生根本,调控上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另外西南省份不是全国粮食的最主要产区,对粮食供给总体影响有限;但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会延续历年来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价格仍然会有所上涨。
此外,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粮食价格出现过两次大涨,分别是1994年5月至1995年2月、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在两次涨价的前一年或前三年,都出现了超过4.5%的大幅减产情况,但出现减产的第一年,粮食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波动。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减产幅度超过5%,但得益于此前较高库存水平,国内粮价仍能在当时继续维持稳定。他估计全国粮食价格在今年仍能维持稳定,但可能会给明年粮价带来压力。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没必要囤积粮食 和食用油涨价时的抢购相比,粮价上调并未引发市民的购买冲动。据媒体报道,在上海,1.50元以下一斤的低价散装米已经基本消失,各品牌的小包装米也结束了促销活动。超市工作人员表示,前两天还在以32.4元促销的10公斤装海丰大米已经调回了45.8元的原价,目前没有其他大米促销,原本售价在50多元一袋的新大米,现在也调价到了70元左右。由于大米每斤只涨一两毛,所以并未引起市民的抢购,目前的销售量也比较平稳。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还特别提醒消费者,不必担心物价大涨,更没必要囤积粮食。业内人士也分析称,大米属于民生产品,价格不太可能大起大落,最好不要冲动消费,市民不必大量囤积。(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