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天空被沙尘覆盖,人们戴着口罩在一个广场上行走 本报记者/鞠芳
“据说周边受沙尘暴困扰的日本人每年这个时候都很郁闷,特别是汽车在这段时间会变得特脏,平常一个月洗一次的汽车如今洗得特别频繁。除了日本人的怨言外,韩国因为距离更近,受到的影响更大,意见也就更大了。”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旅居日本、署名“远足”的网友在新浪网站上撰写的博文。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不仅先后影响了中国21个省(市),使数亿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沙尘还漂洋过海抵达日本和韩国。这本是一场自然灾害,但竟然引发了中日韩网民的论战。一些日韩网民将矛头直指中国的环保政策。
沙尘肆虐东北亚 据中国气象专家称,本次沙尘暴从强度、范围来说,是近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除了大陆省份外,沙尘暴还侵扰了台湾和香港地区,使这两个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达到历史最高。台湾环境保护署的观测数据显示,沙尘暴来袭时空气中的沙尘含量最高时达到1724微克/立方米,比正常值高出34倍之多。
在强劲西风的推动下,沙尘还被吹到了日本和韩国。韩国气象厅监测资料显示,这是2005年开始观测沙尘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别是南部地区的悬浮微粒浓度超过了2000微克/立方米,可谓是“超级沙尘暴”。日本气象厅也说,从北部北海道到南部九州的日本大范围地区,这次都观测到了沙尘。其中,奈良市的能见度一度不到2公里。大阪市、神户市等地的能见度也很低,原定在神户机场起降的6班飞机停飞。
日韩怪罪中国 虽然中国也是沙尘暴的受害国之一,但日韩一些媒体及网民习惯性地把罪过都推到中国的头上。日韩绝大部分媒体在报道这次沙尘暴时,都使用了“来自中国的沙尘暴”这类非常明确的表述。与此同时,一些日韩网民还出言不逊。有日本网民声称,“真想把中国全都用塑料布盖上”;有韩国网民也在网上留言说,“希望诸葛亮改变风向,将沙尘重新送回中国”。
实际上,每逢沙尘暴多发的春季,日韩一些网民都会埋怨中国,认为中国保护环境不力,导致土地沙漠化愈加严重,进而使沙尘暴频频贻害他们。日本专家此前还指出,源于中国等国的沙尘使日本人的“花粉症”呈进一步高发态势。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此次沙尘暴时,也附带着批评中国的环境问题。美联社3月22日在报道中指出,此次沙尘暴“是沙漠化效应的最新迹象——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和干旱使中国北部和西部的沙漠不断扩大。流沙正逐渐侵蚀人口稠密的地区,使在春天袭击城市的沙尘暴进一步恶化”。
针对外媒和外国网民的指责,中国国家气象局一位专家表示,由于沙尘受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系统影响,不能简单地将日韩遭遇的沙尘说成是“来自中国”,很多时候沙尘实际上只是“经过中国”。实际上,此次影响我国的沙尘源头在蒙古国以及内蒙古中部地区。蒙古气旋有3条路径,其中1条是向东南经华北、渤海,向朝鲜半岛移动。这条路线与发生在韩日的沙尘天气直接相关。
21日,大田一公寓园区停车场的汽车全被沙尘覆盖,由此可见这次沙尘暴的强度多么大 气象条件是罪魁祸首 中国气象专家指出,亚洲沙尘暴有3个主要源区:蒙古国南部的沙漠和戈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体的中国西部高沙尘沙漠区、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构成的中国北部高沙尘沙漠区。研究表明,中国国境之外的源区,构成了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约40%。
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但这些新增沙地只占中国原始沙漠约6%的面积。沙尘暴在中国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它们是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此前曾指出,影响亚洲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而不是在部分地区发展的、只占很小比例的沙漠化过程。
实际上,无论沙尘源区在哪,本次沙尘暴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研究表明,沙尘天气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物质条件,即必须有一定规模沙尘储备的地区,也就是“沙源地”,如沙漠、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化土地等。其次是气象条件,即大气具备强的热力不稳定,产生边界层大风,将沙尘吹起,由上升气流将其输送到较高的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较远的地区。
气象专家还指出,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无论是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植被状况,还是沙漠源区的地表含水量,当前的情况都要好于去年同期,不利于形成沙尘暴。但今年出现的沙尘天气却比去年同期次数多、强度强,这说明此次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
气候异常是“帮凶” 从世界范围来看,沙尘暴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也有一定关系。近日,远在西非的尼日利亚也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首都拉各斯的能见度不足1000米。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每年都会出现沙尘天气,但通常出现在12月份和次年1月,但此次沙尘暴姗姗来迟,而且强度还大了很多。尼气象官员认为,这是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韩国《朝鲜日报》22日在一篇题为“韩国缘何频繁出现超强沙尘暴”的文章中也指出,受地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沙尘暴的发源地中国、蒙古国等地的沙漠地事实上日益变大,因此今后沙尘暴的强度将越来越高,次数也会增多。
许多人对去年9月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那场该国7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可能仍记忆犹新。当时,悉尼的天空被沙尘暴染成橘红色,以至于一些居民甚至担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气候专家认为,尽管气候变化不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但至少是悉尼此次罕见沙尘暴的“帮凶”。因为该国沙源地的干旱已经持续了13年,由此产生的多尘天气很容易引发沙尘暴。
新闻短评:自然灾害面前不应互相埋怨 虽然沙尘暴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个气候问题。只要有沙源地存在,人类就无法从根本上消灭它。即便靠植物造林来防护土地,也依然无法阻挡那些在1000米甚至更高的高空中传播的沙尘。
最新的这轮沙尘暴再次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往往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治理环境也远非仅凭一国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做着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和建立生态保护带等努力,但在阻挡沙尘暴的问题上收效并不大。
面对自然灾难,各国间彼此埋怨,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伤害民众间的感情。如果亚洲一些国家能换一种思维,不再动辄指责他人,而是合作应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其成效也许会大得多。
实际上,日本、澳大利亚近年已有学者指出,鉴于沙尘暴是国际性环境问题,“下游国家”不应一味抱怨或袖手旁观,而应本着“帮人就是帮己”的理念,向蒙古、中国等国提供资金、环保技术和经验。(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