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岛礁军语”感悟沧海巨变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3月27日08:07
  “岛礁军语”感悟沧海巨变

  季信 短信

  西沙远离大陆,过去驻岛官兵与亲人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往来。已在西沙服役了15年的永兴岛通信班班长肖成说,10年前补给船每月来一次,遇到寒潮或台风天气,可能拖上两三个月甚至更长。刚恋爱时,他与女友“鸿雁传书”只能边写边等,边等边写,最多的一次3个月没来船,情书写了整整37封,等到船来一下子收到女友来信41封,信件是名副其实的“季信”。

  2007年6月,西沙永兴岛建立了第一个信号基站,很快其他小岛也陆续建站。如今官兵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听到千里之外心上人的声音。官兵感叹:10年之前恋爱,看官兵收情书的厚度;10年之后恋爱,看官兵发短信的速度。

  望梅止渴无土栽培

  西沙群岛岛上无土无法种菜。守防初期,官兵利用休假时机从大陆背回泥土建成两三亩菜地,可面对高盐分、强日照和多台风的恶劣条件,收获是杯水车薪。一旦补给船上不来,官兵们只能吃罐头度日。琛航岛指导员刘伟想出一个办法,在每张餐桌上摆上一小盆芦荟,这一“望梅止渴”的方法后来在该部得到推广,成为饭堂里一道别样风景。

  2007年6月,科技部在西沙投资建成第一个现代化无土栽培蔬菜大棚。目前,西沙已建成现代化蔬菜大棚7个,年产蔬菜5万余公斤,“望梅止渴”成为记忆。官兵撰联记之:千人背土得菜园,望梅止渴度荒年;一朝有了无土术,常吃时鲜不算难。

  无独有偶。有一年春节,受到台风影响补给船无法给南沙南熏礁补给。大年三十晚上,官兵们把唯一的蔬菜一根萝卜切成了小块煮汤,不仅每人可以吃上一块萝卜,而且还可以喝上一点萝卜汤,官兵们美其名曰“团圆汤”。如今,经过一代代南沙人的努力,官兵餐桌上顿顿有“绿色”。

  高脚屋数字礁堡

  20多年来,南沙“高脚屋”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从竹棚高脚屋到铁皮高脚屋,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功能齐全的新型“数字礁堡”,海水淡化、雨水收集、食品冷藏、卫星电话、数字电视、网上大学……现代化设备纷纷落户礁盘,昔日“世外礁盘、信息禁区”已被“数字化、信息化”覆盖。

  除了电视、电话,如今南沙官兵足不出礁,就可通过网络阅读首都各大媒体当天刊发的新闻,通过视频系统,礁盘的海空实况可以直接传送到海军、南海舰队作战值班大厅。今天,官兵们只需轻点鼠标,就可观天测海,明察秋毫,从“沧海孤礁”到“数字礁堡”,天涯守礁不再寂寞!

  一代代西沙官兵经历了物质生活从无到有,精神生活从贫乏到丰富的变迁,官兵们把变化编成了顺口溜、打油诗或流行语,这些“岛礁军语”浓缩了天涯哨兵的酸甜苦辣。一代代南沙守礁官兵战风斗浪,坚守沧海孤礁,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奉献之歌。笔者在历史的沙滩上“军语拾贝”,追溯时代大潮漫卷后边关巨变的印记。

  ——题 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