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战士艰难地向山上的居民点送水。洪奕宜李三红摄
云南大理喜迎降雨,游客们在难得的清爽空气中散步。王辉摄
贵州牛角村随便走进一户苗族人家,家里的水缸都是空空见底。高笑摄
云南
记者了解到,从27日8时至昨日8时,云南全省喜迎大范围降雨,昆明等11个州市县迎来中雨。“目前出现的降水天气过程,对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土壤墒情、短期内缓解森林火险等级有明显作用。但对旱情缓解作用仍比较有限。”气象专家表示。
云南13州(市)普降甘霖 “要下雨了!”昨日13时22分,记者正行驶在回云县的路上,车内同行者们开始惊呼。不一会,雨点哗哗地打到汽车玻璃上。雨越来越大,直到13时56分时,才缓缓停下来。“昨天傍晚也下了一点,但只是把路面淋湿了。”当地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临沧市气象局了解到的情况是,从27日17时到昨日16时,全市100个乡镇自动气象站出现大雨2站,中雨38站,其余为小雨。
记者还获悉,3月27日8时至28日7时,昆明、红河、玉溪、丽江、怒江、迪庆、大理、楚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出现明显降水,其中54个站点降雨量在0.1至5毫米,33个站点在6至10毫米,8个站点在11至26毫米。其中,景洪市降雨量最大,为26毫米。
据介绍,云南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在13个州(市)、77个县进行了317点次的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各种型号人工增雨炮弹和火箭弹3203发,作业区普降小雨,局部中雨。
降低火险但难“解渴” “对干旱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临沧市气象台副台长郭萍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是该市自去年11月以来出现的最大降水量,目前出现的降水天气过程对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土壤墒情有明显作用,还将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中央气象台昨日7时发布的预测显示,3月28日至29日,云南大部普遍有3—8毫米降雨,其中西北部局部地区有8—15毫米;3月30至4月2日,云南有分散性阵雨,西北部有1—5毫米降雨,东北部局地有不足3毫米降雨。
据云南省气象台预测,此次降水天气仍将持续,预计在30日以后逐步移出云南,期间气象部门仍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但专家同时也表示,除非出现持续性的降雨,否则旱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人工增雨进入密集期 昨日下午楚雄州全州下起来雨,不过该次降雨和前天的降雨差不多,仍没有下透下彻底,不过对眼下的旱情来说,2天的降雨给干裂的大地带来了滋润也是实实在在的。
南华县龙川镇上雨天村的村民王金福说,2天下了2场雨让他在地里忙了整整一天,不过雨水还是不够,他也不敢现在就把水稻种下去,降雨对他正在进行育秧工作倒是帮助颇大,自家的水窖也乘机蓄了约一个指节的水。
另据州气象局消息说,从27日下午16时至28日下午18时,楚雄州共进行人工增雨作业37次,而来自国家气象台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专家也在楚雄“助阵”,他们的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把雨留在楚雄。”气象台预报说今明2天楚雄将继续这种阴霾的天气,因此人工增雨作业将会达到一个密集的时期。
影响
大春作物育苗有利人畜饮水仍困难
“昨晚10时左右就打雷了,但是只下了几滴雨就过去了!”曲靖宣威市热水镇半坡村村民杨凤刚在电话中颇显无奈,而昨晚,该村的降雨量仍很小,“路面都不湿”!
相比而言,曲靖市另一重旱区陆良县大莫古镇的村民就要幸福得多了。该镇党委副书记陈自文告诉记者,27日只下了一点点雨,连路面都没有湿。但昨晚从7时10分左右就开始下起雨来,而且雨量还比较大,这是该县自去年11月22日以来出现的最大量降雨。昨晚8时拨通他的电话时,他告诉记者雨还在下。
“这次降雨有利于大田整理和玉米、烤烟育苗,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水源。”但陈自文兴奋的话语中仍难掩担忧,“前面干枯得太厉害了!现在池塘水库里还没有积水,这点雨水解决不了人畜饮水问题,要送水的地方还是要送!”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应来发自云南临沧
赵洪杰发自楚雄、大理 广西
百色平孟镇 本报记者跟随广州军区某边防连官兵将水送上1300米高的山村 肩扛50斤水涉险上山 从3月27日开始,云南昆明、楚雄、大理、临沧等受干旱严重影响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降雨,降雨地区旱情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在广西部分地区,至今仍是滴水未下,老百姓还在眼巴巴等着老天降甘霖。昨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广州军区某边防连上山送水。
“出发!”昨日清晨,随着广州军区某边防连连长沈素江一声令下,载着10名官兵的巡逻车向百色平孟镇疾驰而去。10多个装满水的白色塑料桶将本不宽敞的车厢塞得更显拥挤。
快人快语的沈连长告诉记者,面对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他们将原来三天巡逻一次改为每天一次,而且每次巡逻前都要携带十几桶饮用水,沿途分发给受灾群众,这已成为巡逻官兵的一项特殊任务。
山道崎岖,异常难行。巡逻车走走停停,一桶桶“救命水”也随之“流”向受灾群众的家里。
岩门屯,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这里长年居住着3户苗族群众,平时主要靠接雨水生活。陪同我们一起巡逻送水的那珍村村委会主任黄国文不时地向记者介绍着这里的情况。“绝不能漏掉一家一户!”官兵们肩扛50多斤重的水桶,在陡峭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
官兵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跌下万丈深渊的危险向山顶攀行,一边还要睁大双眼,严密注视着边境上的动静。被官兵们踩落的山石,不时从山上飞下,顷刻间就摔得“粉身碎骨”。
正午时分,官兵们终于攀上山顶,将几桶在路上补充的山泉背到了老乡家中。56岁的瑶族老大妈许秀娥掬起一捧泉水,一饮而尽,砸吧砸吧嘴:“真甜啊!感谢亲人解放军!”
告别岩门屯许大妈家时,已是中午1时多,官兵们顾不上吃午饭,拎着空桶又急匆匆向山下走去,他们要在就近的山涧采集清泉,为给下一个村的老百姓送水争取时间……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洪奕宜
通讯员李三红
发自广西百色
贵州
望谟县牛角村
强旱冲击高山贫困苗寨 连续8个月未降雨,田地绝收,畜牧渴死,村民用水、生活捉襟见肘
当云南多地喜降甘霖时,贵州黔西南州广大山区依旧没有迎来春雨的滋润。在海拔3000多米、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望谟县新屯镇牛角村,强旱依旧煎熬着这里的老百姓。每周一次的政府送水,减轻了当地村民下山20公里挑水的艰辛,但旱灾带来的田地绝收,畜牧渴死,强烈冲击着这个苗族贫困村的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
困难户吃饭也成问题 从望谟县城上山20公里,狭窄蜿蜒的山路砾石遍布,大旱令路两旁间或的梯田槁黄干枯,硬如石头的泥土碎块飞出路面,划得汽车底盘隆隆作响,尘土飞扬。行进愈深,路况越差,甚至只能允许摩托车出入,牛角村村民们的木板房屋就错落在崎岖的山上。
80多岁的“五保户”王迷探出头来,她独守的这个漆黑破旧的木板房坐落在牛角村牛角坳山边。王迷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儿两年前因病去世。自此,老人的生活更加艰辛孤独,“就靠政府每个月给的100元五保户补贴过日子”。本来可以在仅有的几分地里种种玉米,但去年7月至今,旱情在牛角村持续,干枯的土地连玉米也种不了,老人的吃饭也成了问题。
村干部杨昌毅说,这样的“五保户”,在牛角村就有11户,此外还有一个残疾儿童,父母离异后,爸爸外出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照顾,“以前大家种点玉米,吃饭问题勉强自己解决。现在干旱了,虽然有送水,但这些困难百姓的吃饭却成了问题”,杨昌毅希望,当地政府能帮一帮他们。
送水不够还要下山挑水
在牛角村,更多非五保户的村民,干旱令他们的用水、生活也捉襟见肘,“送水量是每人每星期5斤,肯定不够”,小伙子项小仪一家6口人围在一起吃稀饭,他告诉记者,每星期家里就拿到两箱水,一个星期根本不够用,“洗完碗的水,留在一个桶里沉淀一下,又用来煮饭;洗完脸或洗完衣服的水,沉淀一下,又用来喂牲口”,即使这样节省,记者翻开项小仪家的水缸,已经见底,村民们记得,上次送水的日子是24日。
杨昌毅说,牛角村在石头山上,根本没有水源,大旱之前,村民吃的都是“屋檐水”,“就是建个水池在屋檐下面,下雨的时候,雨水就顺着屋檐流下水池收集起来使用”。即使这样,由于牛角村每年都受旱,屋檐水也仅够百姓用水半年,记者昨日所见,这些接屋檐水的水池已全部干涸。
“一般3月到7月可以用屋檐水,7月之后就干旱了”,村民们就要每个星期都下山到县城河里取水,甚至拿着一家人的衣服下山去洗,而徒步来回一次县城,就是“两头黑”(指早上天没亮到晚上天黑)。现在,尽管政府每周有送水,但像项小仪这样的人家,养6口人还有鸡羊,还要不时背着箩筐,到县城的小河里取水。
村民农业损失大 虽然牛角村几乎每年都经历干旱,这次8个月的滴水不落,仍然令村民们大感意外。“现在全村3725人都受灾,原来就耐旱的玉米地也没有收成,绝种面积几乎100%”,杨昌毅说。
种植颗粒无收,饲养也损失惨重。针对地处高山的特点,镇政府近年引导牛角村民养黑山羊,成熟后卖到广东的南海等地,每只可卖500多元。牛角村现在有53户人家,养了1700只黑山羊。然而,干旱令这些羊群饮水困难,连吃的青草也因干枯日益难觅,仅存的羊群精神萎靡,活动能力下降。“现在全村已经渴死了170多只黑山羊,单是这个就损失了10万,这样旱下去,死的还更多。”杨昌毅说。
偏僻落后的牛角村,以种植畜养为主的原始经济遭遇强旱后,人均年收入已降至600多元。村里的一些年轻人本想外出打工,却遭遇入不敷出的困境。杨昌毅就曾到深圳做过两年保安,“每个月1200元工资,只能在当地养活我自己,我家里还有父母,两个小孩和老婆,根本划不来。”像杨昌毅这样在牛角村里已经算是能讲普通话、会认字的“文化人”。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牛角村民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普通话只能听懂一半。“他们出去打工,只能重复我的命运”,杨昌毅说,而且“每个星期都要下山挑水,没有年轻人在家,老人怎么办?”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谢庆裕
发自贵州望谟县
西南旱区抓紧时机增雨 据新华社电记者28日从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获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五省(区、市)通过空中地面同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目前,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旱区各地,正抓住一切机会,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