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香港女子贵州筹款建校300所:助学让我学会感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30日00:54
  中新社香港3月29日电题:“助学让我学会感恩”

  ——香港女子贵州筹款建校300所记事

  中新社记者陈伊敏

  “做善事不仅要充满爱心,还需历练耐心和毅力。”一颗慈悲心,一个简单的信念,让港人伍启宁15年来从不间歇地在贵州助学,由她筹款援建的学校已超过300所。

  近来,贵州持续干旱,滴水难求。香港善启慈善基金会秘书伍启宁焦急地东奔西走,召集义工捐款赈灾,希望用爱心润泽大地干渴的裂痕。

  这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有心人,30多岁才第一次踏足“陌生的祖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到贵州捐物资送爱心。山沟里饥饿、贫瘠的场景让她深深触动。伍启宁顿悟:要摆脱贫困,不是给他们捐物资,而是给他们启蒙和教育。从此,她踏上了漫漫助学路。

  为便于开展工作,伍启宁创立了善启慈善基金会。15个春秋,她与义工们每年探访贵州数次,足迹遍及织金县、大方县、威宁县等……她曾在烈日下,为新建学校选址而晕倒;曾为建成一间学校奔波数年,不厌其烦往返十多次;更为受助学子考上大学而感动落泪……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她,生活一路坦途,但在山区每建一所学校,都必须走过一条艰辛的路。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的山,连绵起伏;贵州的路,很难称之为路——有的乱石遍地,有的崎岖难行。“有一次遇到塌方,一个车轮掉下山,车就悬在半空”,伍启宁说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义工们的行动总是披星戴月,天没亮就出发,车在山路上颠簸一天,再搬捐助物资走几个小时,抵达村落考察、选址后,原路返回乡镇的住处时已是深夜;第二天天刚亮又再出发去另一个村子。“我希望有一天,这里不再需要我们的捐献,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这个心愿让她坚持下来。

  有一次,伍启宁想带一个脸上长肿瘤的孩子到贵阳治病。在孩子那家徒四壁的半间屋里,母亲从一堆茅草下小心翼翼地摸出了两块钱,这已是他们家的全部积蓄。到了贵阳,伍启宁让母子住在旅店。第二天,当她推门去探望母子时却被一个场景惊呆了,没有出过门的母子俩,竟然把马桶当做水井,正从里面取水喝。这让伍启宁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想到那些贫苦的家庭,伍启宁在采访中几度泪盈眼眶。

  “贵州让我学会了感恩”,更启发她懂得了何为“身在福中”。伍启宁笑言,自己过去一度喜欢享乐,全身名牌,“洗个头都要500元”。但自从开始贵州助学,她便时时琢磨:“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一餐盛宴,说不定就能多建一所学校了。”

  “妈妈,你疼贵州孩子多过我们。”身为人母,伍启宁曾因较少陪伴子女而愧疚。每年复活节、中秋节,甚至子女生日,她都不忘山里娃娃,到大山里运送物资,为新学校奠基。幸而子女们长大后理解母亲的善心,耳濡目染久了,也亲身到贵州出一份力。如今,基金会已聚集了一批有心青年,传承助学薪火。

  除了助学,基金会还对当地患疾学子伸出援手。患有强直性脊椎炎、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李文亮就是众多受援残疾患者之一。

  作为一个零行政费用的慈善机构,基金会筹得的善款,分毫不留均悉数送到受助者手中。然而,持续的善举需要持续的财源,伍启宁坦言:“我们不是富裕的大机构,所有行政人员都从未受薪,知名度不高,筹款有一定难度。”这是做善事的困境。

  记者了解到,本次李文亮治病筹得善款两万多港币,伍启宁自己还掏出了十几万元的人民币填补了手术费所缺,希望这位双足瘫痪的青年可以重新站起来,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