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重大凶杀案 > 10福建凶杀案消息

评论:及时化解民众积怨 建“社会安全阀”制度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2010年03月30日09:41

  在福建南平“校园血案”后,人们关注的东西似乎开始转移了。这不得不说是新闻或者时评的一个悲剧性追求吧。但是,就是这种没有引发太多关注的后续追踪报道与小事件,却如同上演的另一种“惨剧”,而正是这些后续追踪消息,日益深刻地揭示出了一个悲惨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翻开这种背景之下暗藏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基层政治生态图,而这种分析,却是更具有标本意义和价值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6日早,记者再次来到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准备采访。但记者却在采访现场遭遇自称是当地政府官员的人阻挠。记者认出他是南平市委宣传部通联科的负责人,并威胁《羊城晚报》记者:“你在这里煽动和挑拨群众。你等着,我有办法收拾你!”

  南平“3·23”血案,进入抚恤赔偿阶段。记者27日从多位遇害学生的家属处获悉,根据与南平市政府的初步协商,每位遇害学生家庭将获得最少26万元的抚恤金,家属如果及早将学生遗体火化,将获得额外的补偿款,金额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越早火化补偿金额越高。例如25日火化,便可拿到3万元,之后逐日递减一万元,再晚就拿不到这笔钱。

  纵观国内的诸多突发事件,这种后续的消息,几乎是雷同的。因而我们不得不说,南平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而是可以作为基础处理突发事件的典型。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这种后续的处理方式,倒推血案发生的当时社会背景。对于媒体的排斥,意味着把公共力量封闭在事件之外。而众所周知的是,如果公共力量难以介入,而一旦有了社会矛盾,便难以得到及时消解,让各种矛盾以激烈的极端方式爆发。就如一个鞭炮点燃,在一个空旷的场地只是一声轻响,而在一个瓶子内,将会形成一股极强的破坏力。

  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办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视为当下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处理事件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恶果是难以预估的。就比如在南平,其之前的“医闹”事件(不止一两起了)也是举国知晓,而当时地方各部门,同样是这种处理方式去对待的。所以才会有这种模仿性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如果你们不管,我也会去杀人”这句话背后的那种隐喻,正是反映长期积累下来的民众积怨没有得以及时的救济与处理。

  所以,通过血案,我们应该顺藤摸瓜,寻求一种社会情绪的发散出口的形成,也即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安全阀”制度的建立,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达成民众的权利救济渠道畅通,如此,才能避免血案之后的谁也不愿再见到的另一出血案。

  张天潘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