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漫山遍野的红棉花分外鲜艳。
虎年开门红,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显示,广东经济走出了“V”字形谷底。
去年初,广东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跳水跌至-31.1%,到今年前2月大幅度反弹增至+31.0%;财政收入从两位数下降,到今年前2月实现62.3%的上升;经济增长率从跌至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点5.8%,到今年前2月持续实现9.5%的增长。
2009年,是广东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0年,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头号工程”的一年。
一年多来,9600万岭南人民时刻牢记去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省人大代表团的谆谆嘱托,齐心协力,危中求进,共克时艰。在保增长的同时,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终于交出一份可喜的答卷。
去年,广东结构调整见成效。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1%;人均GDP增速比GDP增速低1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内外需拉力失衡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外贸依存度从156%的高位降至106.8%。
迎难而上: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 最后一个时间窗口、五箭连发射中靶心、抢结构调整倒逼机遇 今年前2月,广东一组组数字,勾勒出虎年经济的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4%……
回眸牛年,惊心动魄。广东是如何战胜金融危机惊涛骇浪的?
回答是:以科学发展观谋篇布局,科学决策,沉着应对。
金融危机在大洋彼岸一露头,广东的领导层认识早,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当冲击波浪来势汹汹,迎难而上的广东人,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去年,广东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扩大内需、重点发展服务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定外需,"五箭连发,箭箭射中靶心",既保增长又调结构,既扩内需又惠民生。”
经济外向依存度最高的广东,被卷入国际金融危机“风暴眼”中,受危机影响最直接、受害最重。……赖以生存传统发展模式失效,企业订单大幅下降,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境外媒体纷纷炒作珠三角“倒闭潮”,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2009年4月9日,珠三角东莞现场会气氛热烈而严肃,省委书记汪洋与珠三角9地市的书记、市长汇聚“风暴眼”腹地调研谋应对。
600多万农民工返乡潮,让广东省领导感到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如果失去土地依赖的第二、三代农民工,再遭遇“倒闭潮”,他们还能像第一代农民工样返回故土吗?
“这次金融危机,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后一个时间窗口。”
“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广东决策者在思考。
广东以推动科学发展,当好“排头兵”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总把舵。在危机发生后“不救落后生产力”,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迅速推出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一系列举措。
保增长调结构的16项政策措施迅速实施。广东抢抓结构调整倒逼机遇,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重大主导产业。总投资2.37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抗击金融危机主战场。包括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现代产业工程和民生工程等六大主体产业群,共222个项目。去年,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09亿,为年度计划92.7%。
如何帮扶企业起死回生?强身健体,自主创新,才能战胜危机风浪。
“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财政安排各类专项资金50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并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广东省财政厅长刘昆掰着手指介绍说,广东在全省择优挑选1000家高增长、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全省近180家担保机构累计为6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160多亿元的融资担保。
迎难而上,“快手重拳”扩内需。积极组织家电、汽车、农机等下乡,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出马为“广货北上西行”站柜台,组织近2000家企业到国内重点城市举办130多场促销活动。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
“千方百计稳外贸,力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省外经贸厅同志告诉记者,去年广东拿出29亿元,重点扶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优化出口结构。大力开拓东盟、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广东省领导带队,主动出击,组织出访东盟和欧洲,签订各类投资贸易合作项目总金额174亿美元。
一年多来,一系列快、重、准的保增长措施,箭箭击中靶心,使最早陷于“风暴眼”的广东,在全国率先突围。
先行一步:抢占发展方式转变先机 转方式的关键是“干”、用创新赢得尊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广东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头号工程”。
虎年新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面带笑容总结说:“只有敢于坚持在正确道路上先行一步,才可能占得发展先机。过去30年,广东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后还要有这样的勇气和胆略。”
3月26日,广东提出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等现代产业,10年时间将广东建成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广东“头号工程”正逐步“加快”。
提起刚刚过去的一年,广东干部至今心有余悸:“那是新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初,省领导的脸上一个个都如严霜,看不到笑容。”
其实,早在危机初露端倪之前,广东已出现“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区域失衡”,30多年传统发展模式走到极致。
广东省决策层居安思危。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杀出一条血路,集中突破就是要转变发展模式。”
“双转移”、“双提升”、“三促进一保持”等推动科学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新举措随即实施,勾勒出广东转变发展方式的清晰路径。
危机风暴说来就来,对广东的冲击远比想象中要严酷得多:
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23.6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下降15.6%,工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倍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增幅回落42.2个百分点……
珠三角腹地深圳、东莞、广州出口直落:-16.2%,-24.2%,-21.0%……
统计局的同志说,每个月送上报表,都感到压力,一时间,广东省领导的面孔一个比一个严峻。
有人说,保就业、保发展是当务之急。产业转移岂不是雪上加霜?
对广东在危机发生后“不救落后生产力”,坚定推进“双转移”和“腾笼换鸟”,社会上议论纷纷。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关键时刻,广东省决策者表态,认准路子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让步,保增长决心不变,结构调整的决心不变。
“广东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经济就是利用周期性危机淘汰落后,鼓励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复苏、繁荣,进入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循环。”
“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你不调?市场帮你调!”来自基层的同志说。
“早转型早受益,早调整早复苏。”在东莞制衣业摸爬滚打20年的陈启宗说,他的联泰制衣公司及时转型升级,去年收获80亿美元产值度过一个“暖冬”。
困难前所未有,措施同样前所未有。面对困难,广东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果断出台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
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靠的是脚踏实地地干。
“实现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任何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抓紧去“干”、去落实,真正做到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广东省领导的声音焦灼而急切。表率的作用的力量无穷。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每个省领导带头分工抓落实,年终正式向省委报告,进行考核。
“全省都仿佛在和金融危机赛跑,大家都憋足一股劲!”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
从牛年初到虎年伊始,广东连续召开粤东、粤西、珠三角和粤北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率全省各厅局领导,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奔波数千里,逐个市召开21场现场会,每个市向省委报告工作,找差距,谋对策,抓进度。
正是有这样一系列过硬举措,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目标才得以实现。
“双转移”促转型升级见成效。一年来,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约15万亩,投入开发资金322.4亿元,入园项目超过2000个,总投资额超过3700亿元。广东近500家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不停产转型”,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68%;全年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额突破8400亿元。
“用创新赢得尊严”,一批果断转型、狠抓自主创新的企业,在危机倒逼中脱颖而出。省科技厅长李兴华介绍说,去年,三大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大幅增长69.5%。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增长15%。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增长14.8%和49.3%。
“新能源、新通信及软件产业发展迅猛,软件业利润同比增长15.7%,收入总量占全国1/5。广东已成为国内最具备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广东经济,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转曲线,平息了外界人们“U”形、“L”形、“W”形等猜测,向全国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
——从一季度5.8%历史低谷,7.1%、8.6%、9.5%。……广东经济逐季回升,人们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广东经济的强劲脉动——回升速度领先全国0.8个百分点。
攻坚克难:谋划长远调结构惠民生 区域协调发展破题、人力资源布局优化、改善民生度“暖冬” 2010年,广东财政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支出再次大幅增加,占比超过34%。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科技、农业等投入增长12%以上。
有人问:广东战胜金融危机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回答是:以改革攻坚克难,调结构惠民生。
2009年是《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纲要》赋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为广东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以科学发展促率先突围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新规划、新目标。广东能不能再闯出一条新路?广东领导在牛年元旦上班第一天,就向全省各级干部鼓劲,提出要求:“中央给了我们先行先试的权力,会不会用,能不能试,敢不敢闯,就看我们的了。”
如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省长黄华华说。“加大力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占全省经济总量80%的珠三角是关键。
提升珠三角一体化,增强竞争力,成为新目标。
危机中改革,社会上也有疑虑,担心“双转移”刚开始,又要再“闯关”,真的难上加难?
攻坚克难必须改革创新。“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理念,为各地勇闯新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犹如一个春雷,深圳大部制改革震响在2009年夏日广东的上空;9月,顺德党政联动的“大部制”改革“石破天惊”;此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东莞等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相继推出。广东还拿出了简政放权、促进富县强镇的一揽子政策。还有珠海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佛山、中山、惠州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
“先行先试”正在珠三角你追我赶,并创造“新鲜经验”。
“改革为突破前行中障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动力。”顺德区委书记刘海说。
事实证明,“腾笼换鸟”、“扩笼壮鸟”、“筑笼引鸟”不再只是一个口号,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合力推动下。广东企业转型升级自觉性不断提高,广东经济回升的同时,经济结构也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去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36.8%。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已达到16个;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增长11.6%,贡献率达52.3%。金融业整体规模首次赶上香港。
现代产业体系初现。广州“知识城”签约,央企巨头加速在粤布局。龙穴造船、中山船舶、中海油、中航等,以及核电、汽车、风电、高清平板显示模组等一批现代产业项目引人注目,沿海石化产业带形成,大大提升了广东的产业层次。
“去年,我国第一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超大油轮在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出坞。船舶产量增长50.8%;医药产业增加值增19.5%。汽车工业逆市上扬,销售产值增长24.7%。”省统计局长幸晓维告诉记者。
“区域协调发展破题。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农村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高于城镇。”省发改委同志笑呵呵地介绍说,去年广东通过实施产业转移工业园省财政竞争性扶持资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措施,大力促进了经济的好转。
可喜的是,人力资源布局优化。全省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82.4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35.1万人,分别增长40.9%和20.8%。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牛年经济虽“冷”,民生却“暖”。广东大幅增加民生投入,促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广东省财政改善民生支出达75.64%,比上年提高了4.46%。省财政安排25亿元,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09年起,广东每年新增财政投入292亿元,用于提高全省人民在民生领域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广东跨出“V”字形,并不代表前行之路一马平川。虎年,广东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头号工程”,为广东后30年科学持续发展而迈出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