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过最后论证本周内上报核批总资金三四百万计划亚运会前完成
文/本报记者黄丹彤
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获悉:149岁的人行古桥广州沙面西桥昨天正式通过了专家最后一轮论证,即将动工大修。根据计划,西桥修葺的最后方案将在本周内上报广东省文化厅核批,整个修复工程总体资金投入三四百万元,计划在今年广州亚运会前完成。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联手负责桥梁复原设计部分,鲁班建筑结构事务所负责该桥的结构加固施工设计,具体施工将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完成。
病历
姓名:沙面西桥
曾用名:英格兰桥
住址:沙面北街与沙面三街交汇处
出生日期:1861年
身高:长31.55米宽4.8米
“职称”:国家A级重点文物
诊断时间:2006年9月
症状:桥墩下降、拱圈和栏杆有裂缝
诊断结论:一级危桥
现状:大修方案通过论证
医疗费:三四百万元
病发
九江塌桥西桥病危一封就四年
为什么迟迟未修复?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沙面文物保护专家汤国华道出个中原因。原来,“九江塌桥事件”后,广东第一时间对所有桥梁做了次检查。2006年9月那次“体检”,西桥因桥墩下降、拱圈和栏杆有裂缝被定为一级危桥而被迫全封闭,至今已有4年。
西桥的维修,涉及文物保护和桥梁保护关系。在修复上当时有两个方案:一是拆了,用原材料重建一座;二是在桥墩中间钻桩到岩层,代替原桥墩受力,成为新的暗桩,又在桥墩和桥面之间加新的暗平桥与新暗桩连接,实际上用一条暗藏的新桥代替旧桥。汤国华表示,有关方案做出来后,因“干预过大”未获通过而搁置。
文物修复
四保存原则
不改变结构
不改变形制
不改变材料
不改变工艺
意义非凡
汤国华称,西桥的修复对古桥的保护很有意义。截至目前,广东地区古桥小修小补的工程不少,如此重量级古桥大修补却是首次,“这将给古桥的修复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例”。
复原
西桥的修复,分四大部分,从下而上,依次是桥墩、拱圈、桥面、栏杆。
桥墩:造水泥平台夹住
拱圈:拼新拱帮助支撑
据了解,复原将参照旧照片进行,尽量恢复原状。
桥墩:沙面西桥靠近六二三路的桥墩下沉比较严重,相关位置出现了裂缝。按方案,将在该桥墩的周边压桩,在桩顶造混凝土平台夹住桥墩,这相当于给桥墩附加新的基础,减轻原桥墩的压力,另一桥墩如法炮制。
拱面:拱面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红砖出现裂缝,有的还有粉化现象。为使其不承受过大的外来压力,方案提出“两步走”,一是对裂缝进行填补,将采用砖粉+石灰+糯米浆传统材料,锤炼后填充、封闭。用剔补法更换粉化的砖头。同时,在现有拱圈的上方,用可逆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拼成一个新拱起帮助支撑作用,“让原拱圈承受自身的重量,而不受外力”。
桥体:对桥底所有裂缝填补后,桥体喷专用透明透气保护液,起加固保护作用。
桥面:铺石之前要先铺防水材料,以减少雨水渗透。
栏杆:要重新做成西式,为此特别定做陶瓶,恢复望柱等。
特色
岭南罕见三孔砖拱桥
汤国华说:“西桥是一座三孔砖拱桥,这在岭南地区十分少见”,汤国华解释,石拱桥的建筑材料一般是石头,但西桥是砖头,与同时期其他桥梁多用青砖的情况不同。据推测,这些红砖是通过水路运到广州的。“西桥桥面平坦又是一大特点。在过去,一般石拱桥有一定弧度的。中式的石拱桥孔洞是半圆,桥墩直入水下,而西桥的孔洞是小半圆,小半圆往左右扩展,跨度更大。”汤国华分析,这种结构更科学,可缓冲对桥墩的压力,但容易开裂。另外,据记载,桥的栏杆原本是西式的瓶式,后来改建成了清代的式样。
1865年时的光景
希望大修完毕
纪念碑移回原地
“沙基惨案”纪念牌最早建于西桥旁边,被移动至少3次,现在粤海关旧址前的广场。
当年羊城一景
汤国华收集的几张珍贵老照片,再现了沙面西桥的风采。史料记载,沙面曾是洋人的独立小王国,当年洋人为了和广州居民分隔居住,特在沙面周边挖掘小涌,最终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也成为羊城一景。为了安全,英国人建两座小桥供人出入,一座是东桥,当时叫“法兰西桥”,另一座是西桥,当时被称作“英格兰桥”。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