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云南楚雄州牟定县大荒地村民又开始了一天的取水征程。山路崎岖,驴不愿走的时候,村民只好使劲推着驴走。
没有驴的村民只能将水背在竹篓里。
李祖强4岁的女儿在家门口迎接爸爸取水回家。由于不放心孩子和老人,大多数村民选择坚守在干旱的家乡。
村民们到达水源地的第一件事是将气喘吁吁的驴喂饱。水源地位于海拔1800米的半山腰,与山顶的村子垂直落差200多米。
一支驴队蜿蜒在群山间的羊肠小道上,道边是悬崖峭壁。
他们像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但驮的不是茶叶,而是一桶桶河水。
在海拔1800米的无名山上,一条无名小河维系着住在海拔2000多米山顶的97位村民的生活所需。运水“工具”只能是身形比较矫健的驴。“连驴都不愿意上这些陡坡,我的驴这半年驮水都累瘦了。”村民李祖强用力推着驴上坡。
村庄距离取水点五六百米,可是蜿蜒的山路一个来回要花3个小时。
云南楚雄州牟定县大荒地村住着25户97位村民。他们世代生活在这个高可接云的村庄,喝山泉水、接雨水。可去年10月开始,泉水全干掉了。
“我们的田往年这时候都是绿油油的,现在你看黄的……”李祖强指着山间的梯田。
每天早上7点半,村里男男女女们就开始了取水之路。一天两次。没有驴的家庭,只能将水背在竹篓里。
由于山路崎岖,送水车很难上来,村民们全靠自力更生。一位村民说:“好几个月都没有蔬菜吃了,连山里的野菜都干死了。”
李祖强说:“要是4月份能下雨,庄稼地刚好可以抢种烤烟,算是挽救一下收成。”他四岁的女儿每天守在院门前,盼着爸爸回来的身影。
靠山吃山的村民,头一次尝到了“山空”的感觉。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旱过,没有水的山,我从来没有想过。”
本报记者李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