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智利人已经渐渐走出地震的阴影,图为3月7日圣地亚哥机场,女警正在搬运救灾物资 本报赴智利特派记者
李姗姗/王觉眠
大多数人恐怕仍然对今年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那场里氏8.8级大地震记忆犹新。那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同时也给智利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事隔一个多月,《世界新闻报》记者再次前往地震灾区发现,智利人已经渐渐走出地震的阴影,而且还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航空展。如今,来到智利的人不禁都会感叹他们震后“康复”的速度。
机场海关边修边用 3月22日,记者乘飞机抵达圣地亚哥国际机场。智利的建筑质量都比较高,因此这场大地震发生后,机场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受到损害。震后第三天,机场便开始恢复部分航班。当时,为了保证安全,抵达圣地亚哥的乘客只能在停机坪上办理入关手续并取行李。时隔一个月,记者这次抵达时,依然不能借由廊桥从飞机直接进入候机楼,而是通过摆渡车进入候机大厅。
在办理入关手续时,记者看到,候机大厅的墙面上有许多地震时留下的斑驳痕迹。天花板上很多装饰板都在地震中脱落,露出了里面的管线。近百名维修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赶修各种机场设施。耳边隆隆的电钻的声好像在提醒着人们,智利是一个刚刚遭受过大地震的国家,一切还都在恢复中。
不过,与想象中嘈杂的整修环境不同,机场海关呈现出一派有序、安静的场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地震发生一周后,经过简单清理,候机楼开放了一层的一小部分,一至三层的大部分都还在整修,没有开放。机场官方出租车和大巴已经开始恢复了正常运营,地震后临时关闭的公共停车场也投入了使用。
在从机场通往圣地亚哥市区的道路两边,满眼都是地震留下的痕迹。一个月前,记者曾在这里看到不少道路在地震后损毁严重,断开的路面随处可见。而这次再来时,记者看到维修人员已经把不少小裂缝补好了,缝隙大的路段也用钢板暂时连接了起来。一些当时震落的玻璃、墙面等等碎块早已清扫一空。司机们开起车来也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马路上车流量增加了不少。
工作休闲恢复正常 记者一个月前来采访时,街道空空荡荡,人们行色匆匆,不愿多说话。一向以商业发达著称的圣地亚哥,所有的大型超市和商场都大门紧锁。整个城市弥漫着萧索的气息。
然而时隔一个月,圣地亚哥街上的行人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市民三五相伴走上街头,享受初秋晚间的休闲时光。大部分商店都恢复了正常的营业时间。到了下班高峰,人们还是在一如既往地抱怨堵车,抱怨物价。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往常的样子,创伤已经慢慢地被重新开始的生活抚平了。可以看出,智利作为拉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大灾后的“伤愈”速度的确令人惊叹。
在记者住所前的公园里,一对年轻夫妇正带着他们1岁半的小女儿玩耍。从他们灿烂的笑容里看不到丝毫的伤痕。这位丈夫告诉记者,地震刚发生不久,他还时常感到害怕,那天夜里地动山摇的感觉一直留在他的记忆深处。有时候在公司的茶水间里,他会感到莫名的紧张,有一种要失去亲人的不好预感。现在不少智利人都需要时间去慢慢克服震后心理危机。
智利人不相信眼泪 这次大地震让智利经济元气大伤,甚至有人说,智利经济会因此而倒退10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智利的红酒业因地震受到不小的打击。智利红酒以口感独特而闻名,一直以来都是重要出口产品。但是在这次大地震中,不少酒厂的地下酒窖被震裂,上好的红酒倾泻而出。同时,很多传统的酿酒设备被地震倒塌物砸坏,更是让红酒商人损失惨重。
地震还影响到智利的支柱产业——铜矿业。尽管这次地震震源比较浅,没有影响到矿山的开采,但还是破坏了很多交通和能源设施。地震后引发的海啸更使得港口运输能力遭到严重打击。目前,智利正在积极恢复港口运力,打通铜矿石等支柱出口产品的运输通道。
很多生活在海边的智利人告诉记者,这次地震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海啸,因为它将集装箱卷入海中,使得船只无法出海,渔业也受到了影响。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地震后,圣地亚哥的游客比往年同期减少了4成,宾馆、餐饮、旅行社也受损严重。对于智利来说,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紧要任务不止是重建家园,而是振兴整个国家的经济。
智利人给记者的印象是精明能干,颇有商业头脑,没有南美人通常具有的那种浪漫和慢性子。他们说:“我们智利人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眼泪上,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废墟中重新开始。”他们指的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后的重建历程。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智利灾区的学校和医院正在恢复,各个行业开始组织起来评估损失,制定计划,重新恢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