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今后将日益常态化,但这种摩擦不应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美国《侨报》文章原题:美中大国博弈调适期越短越好
美中关系因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近日逼人民币升值而再度擦出些许火星。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领的代表团近日抵达华盛顿,展开“灭火”工作。因为时机敏感和肩负的任务明确,钟山的此次美国行也被外界解读为中美就贸易问题进行新一轮对话的开端。
美中贸易摩擦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已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被美国政界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美中在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分歧要想在几天内通过一两次对话获得解决显然不太可能。检视美中近30年来的国家经济力量的消长,人们便不难发现,美中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根源主要还在于长期以来美国的大国心态,以及如何调适这种心态来应对和迎接另一个大国的崛起和整个世界格局出现的多元化变化。
中国当前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其实与八九十年前的美国有诸多类似之处:一方面,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财富有所积累,但深层社会矛盾如贫富差异等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国际地位有限,不仅依然受到传统列强的轻视和打压,更不掌握诸多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
我们不能说今天的中国就是当年的美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传统格局因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而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变化,一国独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后,原先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和欧盟开始偃旗息鼓,转向保守和设置贸易壁垒,并大肆指责刚刚开始从世界分工和贸易中获益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现象不是21世纪独有的,而是每次世界格局变化前夜的共同特征。从这一层面说,世界大国关系正因大势变化而处于一种调适状态。在这种相互的调适中,摩擦便成为常态。摩擦是逐渐释放能量、避免山崩地裂式爆发的最佳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摩擦并不是一件坏事。而调适期的长短则取决于各方准确把握自己新位置的时间。
奥巴马在一年前的就职演讲中说,这个世界需要改变。的确,美中关系同样需要双方的改变和调整,改对抗为对话。而我们期待的是,美中之间的调适期越短越好,并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冲突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