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的调控壮了楼市的胆
◎卧槽马 时报评论员
被称为“史上对楼市炮轰最严厉”的全国两会过去还不到半个月,国内的楼市在短暂观望了一段时间后,重新陷入了疯狂。综合近期各地媒体信息,最近一轮的房价暴涨,简直是报复性的:北京重现恐慌性购房潮;深圳二手房一周涨价1000元;而曾被称为相对比较理性的广州,在刚过去的三月份,一手住宅均价为11682元/平方米,环比涨幅达13.95%,再次重上11000元关口,大批投资客再次踊跃入市。
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遏制楼价过快上涨不能不说没有采取措施。从年初至今,各种调控手段不断在推出——提高拍地预付金,严打捂盘惜售,取消二次房贷利率优惠等,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实际效果是,楼价依然在涨。在调控中上涨,在上涨中调控。楼市似乎并不理会政府的茬,你调你的,我涨我的。
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幕,其实并非今年才有,在这十年内,就曾一再上演过。政府的调控似乎并没有什么成效,反倒助长了楼价。调控唯一见效比较明显的,只在2008年至2009年短暂出现过。那时全国的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只是可以明显看出,那次下跌并非完全因为政府的调控,而是跟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相关联的。一旦国际金融危机稍有消停,政府的调控措施仍在,楼价还是开始上演更大的疯狂。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国内楼价,可以说就是在政府调控不断的情况下一点点达到现在高位的,直至目前将最广大的普通民众抛弃在了楼市之外。如果说前几年市场化楼市还起到了改善民众居住条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初衷的话,那么现今的楼市,已经基本背离了政府的这一初衷,而演化为一种财富游戏,甚至是财富掠夺的工具,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事实一再证明,我们政府这些年所实施的调控手段,并没有真正对症下药,或者说没有下对药。不痛不痒的调控不仅不能真正遏制楼价疯狂上涨,反而是为高楼价壮了胆。
因为我们一直以来调控楼市的手法,都无外乎是在利率、税收、整顿营运秩序等微观层面下功夫,局限在经济手段上,并没有对影响楼市更具有决定性性影响的现行房地产政策、土地供应方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等方面做出根本性改变。当房地产政策依然不是准公共产品,当地方政府依然依赖着土地财政,考核依然是以GDP至上,当高楼价依然是地方政府的金蛋,那么,指望政府采取断然措施遏制楼价疯狂上涨,那就有点缘木求鱼,一厢情愿了。
所以,要真正控制疯狂的楼价,首要的是对现行调控手段进行改弦易辙,从根本上改变楼价上涨的基础。小打小闹、不痛不痒的调控,无异于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