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还有多远(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06日17:29
资料图片:聚变核武器爆炸场景

  多达4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世界核峰会即将在美国召开。“无核世界”尽管美好,但却困难重重。而通往“无核世界”的一个中间步骤———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核国家的核政策起主要作用

  近年来,各国为军控和不扩散,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扩散,做了许多努力,而且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提出“无核世界”的倡议,这对推动核军控的谈判和裁军将是积极的。但核扩散恐怕很难就此止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核国家的核政策。

  首先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裁军进程。尽管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减,但是这种裁减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第二,现在的裁军不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裁军。核大国只是把核弹头卸下来,储存到仓库里去,如果形势出现逆转,他们完全有可能重新使用这些核弹头。

  第三,我们现在要建立无核世界,目标似乎太遥远。能不能现实一点,有核国家更负责一点,不要总是让无核国家来承担这个责任、那个义务。你是不是能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被西方一些国家,或者外国一些学者认为是宣传,但我认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核国家,特别是核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的重要体现。这应该作为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第一步。如果核国家能够对无核国家,能够相互之间做出这样的承诺,对于推动军控和裁军的进程将会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核国家应该要放弃“先发制人”的战略。你不让人家发展核武器,但你又拿核武器来威胁别人,而且还准备首先用核武器来制人,“先发制人”这样一种战略对军控和核裁军的进程,显然是非常不利的。的现代化,这一点对于整个世界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核国家能做负责任的大国。

  第六,作为中国人,我们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更愿意看到无核世界的实现。朱成虎(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少将)

  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核恐怖主义

  我认为核武器有双重性。它既是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也对防止大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或核战争起到了一种威慑或稳定的作用。随着时代变化,对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恐怖组织,使用核威慑是不起作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防扩散,特别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和核武器就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军事力量失衡现象正在加剧。这种加剧对国际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的进程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加剧。此外,核战略理论对于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具有反作用。无核国家应该承诺和平利用原子能,当然,也要建立有效的国际机制加以核查和监督。李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恐怖分子如果获得了机会,可能会发动核攻击,我们除裁军和不扩散外,还需要一些新的措施来保证我们所在的世界不会出现使用核武器的情况。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介绍三个相关的定义:第一,nuclearsafty,“核安全”,意思是由于事故的原因导致了核的伤害。第二,nuclearsecurity,“核保安”,强调防止一些人为的和攻击行为保护核设施、核材料,以及放射性材料免受人为的攻击和动用。第三,safeguard,“核的安全保障”,有人把它简化为“核安保”,更多人称为“核保障”,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其工作主要是防止把民用和核设施和核材料转为军用。

  核恐怖行为包括四类:恐怖分子直接偷取核武器使用或威胁使用,偷现成的核材料造一枚核武器,偷放射性材料做成脏弹对社会造成危害,以及攻击现成的核设施。我们应对这些恐怖行为进行防范:第一,保持规模的核武器数量,直到实现无核世界;第二,降低核武器的戒备状态,比如不要使核武器一直处于运行状态;第三,不搞战术核武器,继续削减;第四,防止恐怖分子获得核材料,可以考虑不再生产新的武器的裂变材料,并加强保管;第五,加强对放射性材料的监管,如监测工厂里钢材材料;第六,加强对核设施的保护。

  如果世界各国通过核保安上的共同努力,有可能实现核安全观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核恐怖主义,只有实现了无核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核恐怖主义。杨毅(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国际化带来“核的尴尬”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核能复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印巴核问题等,所以最近几年国际上提出核燃料循环国际化的概念,为了防扩散就要国际化。现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核的尴尬”,一方面怎么使核能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防止扩散的上升。

  关于国际化,我认为,第一,核电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这些国家,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的、完整的核燃料的体系。因为其规模太大,包袱也太大,不可能依赖别的国家或者别的国际的中心来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核燃料循环中心更适合于核电规模比较小的国家或者是新兴国家。

  第二,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较容易的就是燃料循环的前端,比如有关低浓铀的问题、燃料原件的问题。关于燃料循环后端,或者后处理的国际化时机尚不成熟,在后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核燃料的安全管理问题。

  第三,我们不赞成所谓的“双重标准”。美国即使对一些盟友也采取了双重标准,比如说关于后处理的问题,美国允许日本搞后处理,但不允许韩国搞后处理。这样的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容易在国际社会引起混乱。

  第四,在燃料循环的技术方面,西方国家提出不扩散或防扩散的燃料循环技术,我对此表示质疑。比如钚的不分离问题。真正的防扩散就是要把反应堆里面烧出来的钚等这些可裂变的材料回到堆里烧掉,这才能达到真正的防扩散的目的。顾忠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任。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