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53个矿工兄弟]9天8夜,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最大奇迹 东方早报记者陈良飞鲍志恒
实习生彭鹏
2010年4月5日,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现场,这个传统的清明节变成了百余矿工的“重生日”。 一个奇迹就是一条生命。
清明节的王家岭,山坡上桃花争艳。这一天,大风四起,风吹煤灰使得每个人的脸上都蒙上了黑尘,但这仍然无法遮掩住人们脸上的喜色。
距离3月28日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近190个小时之后,153名被困井下人员中115名人员陆续获救,生命奇迹正在发生。
半个世纪前的山西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救助61位中毒人员的动人故事——《为了61个阶级兄弟》。如今,在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一幕牵动中国。
一
3月,多事的山西。
“疫苗事件的报道还没结束,3月28日,矿难就发生了。我们又返回了山西。”一位从事多年特稿报道的媒体同行说。
与很多次矿难报道一样,王家岭矿难的现场历经了悲痛、紧张、疲惫、麻木的情感起伏,但在4月2日,矿难发生的第6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井底下传来了生命之声。”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开始在王家岭通过媒体向全国传播。
更多的人开始期待奇迹。
5日凌晨零时30分许,井下传来消息说,找到了。
距离矿难发生后的9天8夜,9名第一批幸存者顺利升井,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小心些!小心些!”
凌晨时分,守候在现场的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的一声声叮咛在受困者耳边响起。
陈永生,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救援大队的大队长,参与了对第一批9名矿工的救援工作。
陈永生说,救援的过程非常艰苦,只能用皮筏运送被困者,到了干燥的地点,体质好的被困者自己走上去,身体不好的就由救援人员背上去。他说,矿工们被困在井下以后,靠吃树皮、喝凉水为生,挨过了这艰难的9天8夜。
主要负责往外运送被困矿工的中煤一电机电安装处胡经理说,发现矿工的时候,他们的神志都很清醒,生命体征比较正常,“精神状态很好”。
9名获救工人刚从矿井下出来的时候体温很低,只有36摄氏度,脸色发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之后,他们的脸色已经恢复了红润。不过,双眼仍然用棉毛巾蒙住了,因为长时间困于井下,眼睛暂时还不宜见光。
他们的身体正在逐步恢复之中。5日早上在他们喝水之后,已经可以定时定量地喝些米汤了。
“目前还需要百倍地小心护理这9名获救人员,他们在井下已经待了8天,时间长达179个小时,体力透支得非常厉害,而且井下的环境比较恶劣、复杂,所以还要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刘强说。
一位50多岁的老矿工一直在矿井口边抹眼泪边鼓掌,他经历过山西屯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他说,得知9人获救的消息后,他就坐了两小时的汽车,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专程来看看这一位位矿工兄弟从井底被救出来,“心里很平静,很暖和。”
二
“一名45岁的工人说,太感谢你们了,活到现在真不容易。在水下泡着太难受了。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为了孩子下井挣钱。”
这就是一位朴素的中国矿工在面对生死一线之间的真实感言。
山西王家岭矿难发生后,舆论再一次追问了这个矿难频发的省份。不过,面对救援,人们更为生命焦急。
以“大嘴”著称的任志强在微博上公开留言道:
“任何人都可以指责事故发生的原因,但绝不能攻击救援行动。大多数救援者都与事故原因无关。生命是可贵的,在大家关心生命和努力救援时,任何对救援表示怀疑和冷嘲的评论都太不道德了。”
在救援进入到关键时刻,短小而便捷的微博以秒的速度刷新救援的最新进展,网友们争相传递153个矿工兄弟的生命的最新讯息。
三
4000多人先后参与了这次生死接力。
4日22时27分,来自潞安集团的矿山救护中队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王家岭透水事故井下救援行动的帷幕被拉开。
发现第一缕灯光的救护队员名叫郝喜庆,是潞安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二中队一小队小队长。
“我当时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无意中抬头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不是指挥部说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吗?”郝喜庆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联系电话,拨出在心里默记了多遍的矿山救护协调组电话号码:8000。
郝喜庆所在的小队4日16时下井作业,主要任务是监测气体、观察水位并监护现场施工工人的安全。这些数据,通过每两小时一报的值班电话,迅速汇总到指挥部,成为指挥营救153名被困人员的第一手数据。
郝喜庆的小队是3日凌晨2时临时接到紧急通知,从长治赶来参加救援的。郝喜庆的小队所在的二中队副中队长说,“救人如救火。”抵达王家岭矿后,他们自己协调了两顶帐篷住下,所有生活用品只有配发的一条毛巾。用的是自己带的桶装水,吃的是自己带的方便面。王家岭矿的夜晚寒冷无比,他们连一床被子都没有,夜晚盖着自己的大衣蜷缩入眠。连续两天顿顿吃水煮方便面,一丝青菜都没见过。
事实上,透水事故发生后,多达3000人的救援人员不断地从各地汇集而来。
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救援大队的大队长陈永生说,他率领的救援队伍在3月28日透水事故发生的当天傍晚6时就赶到现场,到现在都没有洗过脚和脸。
3月29日,中煤五建公司100多名工人从几百公里外的山西省灵石县赶来,承担卸载救援管道的任务。一位姓刘的工人说:“我们三班倒,累了就铺张草苫子在职工澡堂里睡一会。”
为加快施救速度,一些工人3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刘师傅说,“我们累了还能躺会儿,饿了有东西吃。可井下被困兄弟呢,一想到他们,我们就着急。”
来自中煤五建灵石项目部的救援人员里,包括王洪林在内的十几个人两天前感冒了,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请假。“请假?人命关天的当口哪能请假!”王洪林说,“我们最大的心愿,是站在井口迎接井下的兄弟一个一个地走出来。”
“现在精神放松下来,我看到在我身边的弟兄们都比较疲惫,当时救人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个人,见到生还者大伙都比较兴奋。”中煤一电机电安装处胡经理说,从昨日凌晨零点开始到中午,14个小时没有间断地赶赴井下实施营救,“我们还是要调整一下,休息一下,准备第二次救援。”
现场救援组一位负责人称:“我们不叫救人,叫"抢人"。”
抽水18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
请记住这些专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的技术设备吧,你或许从来都未听说过,但它们是生命通道中重要的一环。截至目前,中煤集团参与抢险救援人员21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技术工人1382人,善后辅助人员595人。投入抢险水泵27台套,管路2100米,电焊机29台,车辆93台,电缆3500米。
四
争分夺秒,每个人都在盼望奇迹。
36岁的胡新琴,来自河南信阳,丈夫肖启旺在井下所处方位被认为“有幸存可能”。事发当天夜里,胡新琴来到矿上。几天来,除了偶尔去丈夫的工棚里休息一会儿,她一直守在排水口,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哥哥造孽啊。”肖启旺的弟弟、同在王家岭煤矿工作的肖启刚说,哥哥18岁就出来挖煤,在贵州、江西、山西多个煤矿打工,好累好苦,现在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初一了,学习特好,4岁的小女儿也上幼儿园了,“要是他出事,这个家咋办?”
程秀英从安徽赶来,坚信被困井下的妹夫张德勤还活着。她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孩子。”
3月31日,栗鹏和妈妈从太原赶到了现场。“3月29日上午,我在网上看到山西发生矿难,就开始担心爸爸。没想到妈妈的电话马上就打来,当时就觉得天塌了!”提起被困井下的父亲,24岁的栗鹏泪流满面。
栗鹏的妈妈一直在哭,眼睛肿得睁不开。栗鹏的爸爸名叫栗如珍,现年53岁。栗鹏说:“过年时家里人都劝父亲不要再到矿上打工。没想到真出了事。”
来自山西古交市的肖石红连同其他10多名家属找到项目部领导,请求他们尽快抽水救出她的丈夫。她说,当时出于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跪在了领导的面前。“现在一分钟就可能是一条人命,不管是生是死,我都想早点见到我丈夫。”
一对刘姓兄弟神情疲惫。他们28岁的堂弟被困井下。一听到水管声音变化,他们马上转过身去,看水流是否变大。“我们全家守在这里,我们俩从早8点到晚8点,其他家人从晚8点到早8点。”
五
“我很好,你和孩子还好吗?”
从9名到115名,平安生还者的名单开始逐渐拉长。
有被救出来的矿工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状态,借手机打电话给自己的家人,报一声平安。他们活着就是亲人们等待最完美的结果。
至昨日,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发生9天8夜后,153人中已有115条顽强生命平安获救。在王家岭煤场通风巷广场群众的含泪欢呼中,这个传统的清明节变成了百余名工人兄弟的“重生日”。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被困人员坚持了9天8夜,创下了生命的奇迹;第二是决策科学,救援有力,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的奇迹。”在现场指挥救援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
3月28日,矿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
之后,温家宝总理指示:要做好干7天7夜的救援准备。
昨天下午,在矿难救援取得重大进展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指示,要求救援人员继续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救出被困井下的38名人员。
山西省长王君誓言:“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井上3000人坚持,救出了井下坚持的115人。祈望:井上井下继续坚持,为了还在困境中的38位兄弟。说庆言贺,早了点。”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道。
六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德明教授说,这次救援很成功。“这次事故的类型是水灾,透水相对于爆炸、火灾来说,(被困人员)生存的条件相对要好一些,成功的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像这次大规模的救出被困人员,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一是就他们本身的生存环境来说,水还是很关键的。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人的生命周期就比较短。二是在井下,还有通风、供氧的条件,空间还足够这些人存活。再加上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和意志在起作用。”王德明如此分析被困人员得以幸存的原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周心权也持同样的看法。周心权认为,人员存活比例取决于透水的水量,如果水量太大,就有可能全部淹掉。“全矿一下都充满了水,那就没法跑了。如果水量不是太大的话,井下局部被淹,有些高处的人,就有可能生还。”
近段时间以来,一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暴露了我国在应急问题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在周心权看来,从国家层面来说,应急救援机构已建立,机制、体制已开始比较好地运行。同时,每一个矿都建立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中心,面对灾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总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领导主要是重视安全防治,对于应急救援方面,还是考虑得不多。发生灾害概率太小,不少企业对此不重视。”
周心权建议,在发生灾害以后,应该根据发生性质,认真处理,“要让他们重视,如果成功地救灾,做得好的,就应该减责。如果所有的救得好、不好都一个样,那他就不会重视救援了。”
周心权认为,过去安全工作都是以预防为主,现在要转移到如何正确地防止灾害扩大,“对于如何在几十分钟内快速行动起来,还缺乏有效的措施。”
王家岭矿难九天救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