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耶夫:玩的就是心跳
引言
提起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但是提起该国总统巴基耶夫,不少关心国际政治的读者却时不时地能看到关于他的新闻。昨天跟国内反对派斗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今天又在美国军事基地的去留问题上与美俄周旋。2005年“3·24革命”后上台的巴基耶夫,面临内政外交上的重重挑战。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政治漩涡中,巴基耶夫经常采取一些大胆而新奇的政治动作,乍看上去让人捏一把汗。然而跟国内外各个强大的政治势力频频交手,巴基耶夫不仅毫发未损,反而一步一步从困难时局中走了出来,实力越来越强大。巴基耶夫就像一个政坛上的极限运动高手——“玩的就是心跳”。
警告世界头号大国首次驱逐美外交官
初生牛犊不怕虎。巴基耶夫上台伊始,就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展开较量。吉尔吉斯斯坦马纳斯空军基地是美国驻扎在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2005年7月,刚刚执政的巴基耶夫借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的联合声明之名,表示美军应该撤离马纳斯基地。随后又改口说可以留下,但是租金要提高100倍,由原来的每年200多万美元,涨到2亿美元以上。在随后的采访中,巴基耶夫表情严肃地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不是自由市场,马纳斯基地租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个刚上台没两天、地位尚不稳固的小国总统,竟敢对世界头号大国“狮子大开口”,并且态度强硬,这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更为强硬的举动还在后面。2006年7月,吉政府指责美国使馆工作人员严重干涉吉国内部事务,将两名美国外交官驱逐出境。这是吉国独立以来第一次驱逐外交官员,而这“第一次”的对象竟然是美国。这显然是对美国的严重警告。因为在过去一年的执政过程中,巴基耶夫深感处处受到掣肘。国内政治反对派对巴基耶夫政权形成巨大牵制和威胁。在反对派的身后,巴基耶夫清楚看到美国的身影。美国大量资助吉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和反对派,打着发展民主、反腐败等口号,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向巴基耶夫施加压力,试图将弱小的吉尔吉斯斯坦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其结果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一直不稳,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巴基耶夫通过驱逐美国外交官这一行动警告世界头号大国:不要过多地干涉我们的内政。
轻巧玩转美俄两家巨额“改名费”入袋
巴基耶夫对此觉得还不“过瘾”。在马纳斯空军基地问题上,巴基耶夫要在美俄两家中玩一把。
今年2月初,巴基耶夫在莫斯科宣布,吉方决定关闭美驻吉的马纳斯军事基地。国际政治观察家就此立即指出,吉方的这一决定是俄罗斯以巨额经济援助换来的。俄《新闻时报》曾披露,巴基耶夫以关闭美驻吉军事基地为条件,欲换取俄罗斯的援助贷款。俄罗斯这次可谓是“出手大方”。在吉宣布关闭美军基地后,俄吉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根据这些协议,俄方将向吉方提供1.5亿美元的无偿财政援助和2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实物折算方式减免吉部分国家债务,冲销吉欠俄的遗留债务。双方还签署了一项水电站投资建设协议以及两国经济和金融信贷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显然,关闭美军基地的决定让吉国获利颇丰。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好戏刚刚开始。在得到了俄罗斯的巨额援助后,吉方似乎要改变主意了。在与美方进行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幕后磋商后,马纳斯基地的命运峰回路转,巴基耶夫与美方达成了新的协议。以前的美驻吉国马纳斯军事基地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美军的物资转运中心。美国军方公开表示,尽管称呼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马纳斯机场仍承担着美军原来执行的任务。也就是说,美驻吉国马纳斯军事基地改名换姓后,虽无基地之名,但有基地之实。
当然,此番美国为了保住马纳斯基地,也向吉国送上了大把的钞票。除了基地租金从原来的每年1700万美元上涨到今后的6000万美元之外,美国还将投入3660万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停机坪和仓库,再投3000万美元改善马纳斯机场的地面导航设备。此外,美国还将向吉提供2000万美元设立吉美经济发展基金,另外再出资2150万美元及1000万美元帮助吉国开展禁毒和反恐斗争。
当地观察家半开玩笑地表示:美驻吉国马纳斯军事基地的“改名费”可真是够贵的了。巴基耶夫只是把马纳斯基地改了个名字,俄美就纷纷送来数以亿计的美元。
但是,事后来看,巴基耶夫的这个“改名费”收的也够凶险。一个国土面积不到2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00万的中亚小国的总统,真是吃了豹子胆,竟敢把俄美两家“通吃”。美国和俄罗斯,哪一个是好惹的主啊?稍有不慎就会弄得鸡飞蛋打。然而巴基耶夫玩得就是这么漂亮,在刀尖上舔到了血。
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相继招安国内政敌
不仅在外交上把政治极限运动玩到了家,在与国内反对派的政治游戏中,巴基耶夫也同样玩得既惊险又刺激。
在2005年“3·24革命”之后,吉总统的宝座看上去风光,实际上这把椅子却仿佛是用尖刀搭起来的,坐在上面就如同置身于刀山火海之上,随时都要面临各种政治惊涛骇浪的冲击。
当时的吉国政府威信扫地。在这个中亚小国,据统计,2005、2006年每年游行示威都达上千次之多。老百姓稍有不满就上街游行示威,有的甚至扬言要再次冲击总统府。当权派内部更是大佬林立,很多人根本不把总统放在眼里,动辄叫嚷要把巴基耶夫拉下马。当时的总理库洛夫与巴基耶夫也是面和心不和,议会更是动辄便与总统发生冲突。
能与各种各样的人一起工作不容易,而跟政敌一起工作则难上加难。巴基耶夫的玩法是,不仅与反对自己的人一起工作,而且要让政敌为自己效力。
“3·24革命”后,原来是个政治派别大杂烩的反对派成为当权派,各路豪杰粉墨登场。其中不少大佬开始觊觎总统宝座,成为巴基耶夫或明或暗的对手。总理库洛夫就是巴基耶夫的主要挑战者之一。出人意料的是,库洛夫不仅没有对巴基耶夫构成挑战,反而成为巩固巴基耶夫地位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2005年的总统大选中,巴基耶夫和库洛夫原本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巴基耶夫并不占据多少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巴基耶夫出人意料地建议与对手联合起来。他说服库洛夫一起组建“巴库联盟”,由巴基耶夫出任总统、库洛夫则出任总理。在共同应对了各股强大反对势力的挑战之后,吉国的乱局开始趋于稳定。然而“巴库联盟”毕竟是个矛盾体,此后巴基耶夫与库洛夫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2007年初,江山初定的巴基耶夫免去了库洛夫的总理职务,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巴库联盟”寿终正寝。
实力派人物阿塔姆巴耶夫是第二个为巴基耶夫服务的政敌。库洛夫被免去总理职务之后,立即率领各路反对派向巴基耶夫发难。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形势最紧张的时刻,巴基耶夫再次使出屡试不爽的招数,将反对派主要领导者之一的阿塔姆巴耶夫“招安”,任命其担任总理。阿塔姆巴耶夫的调头转向立即令反对派实力大损。而且,几个月前还曾骂巴基耶夫是“政治僵尸”的阿塔姆巴耶夫转眼间成了巴基耶夫的总理,这也令民众更加看清了反对派领袖人物的真实面目,反对派的政治声誉顿时一落千丈。
在巴基耶夫政治手腕之下,政治反对派影响力江河日下。反对派的政治领袖被巴基耶夫一个个“招安”之后,在政府的工作中都没有特别的建树,其人格和执政能力受到民众的严重质疑。从此反对派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向巴基耶夫发起挑战的能力了。吉尔吉斯斯坦动荡混乱的社会局势终于告一段落。
专心致志发展经济四处奔走考察项目
现在巴基耶夫终于可以专心致志搞经济了。7月14日在吉南方水泥厂的竣工典礼上,记者看到巴基耶夫面孔被晒得发红。从吉尔吉斯的新闻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巴基耶夫经常在全国四处奔走,出现在经济建设项目的现场。
吉尔吉斯斯坦确实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3年前记者刚到比什凯克时,大街上车流稀疏;如今比什凯克却到处出现了塞车现象。在比什凯克四处走走,人们发现,独立以来从未整修过的街道,路面上的坑坑洼洼正在被填平。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原来是反对派集会示威的主要舞台,如今已经整修成音乐喷泉广场。每到傍晚这里人流如织,比什凯克市民徜徉于此消夏休闲。
7月23日吉国即将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在比什凯克的主要街道上随处可见竞选广告——“当然是巴基耶夫”。在几年的风风雨雨中一路走过来,巴基耶夫俨然成为中亚的政治强人之一。确实,下一任总统“当然是巴基耶夫”莫属。
基层做起仕途顺利意外登上总统宝座
从个人履历上看,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的经历丰富。巴基耶夫1949年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贾拉拉巴德州一个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他接受的更多是俄罗斯教育:他毕业于俄罗斯古比雪夫工程学院,娶了一个地道的俄罗斯女子为妻。从基层工程师开始做起,巴基耶夫历任工程师、厂长等职,然后开始转入仕途,一步步升至市委书记、副州长、州长,于2000年底担任吉国总理。
2002年巴基耶夫辞职后成为政治反对派。2005年春吉政治反对派发动“3·24革命”,当时的吉总统阿卡耶夫逃往俄罗斯。巴基耶夫“有些意外地”被推上了吉国总统的宝座。
(本报比什凯克7月20日专电)
作者:孙长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