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央力推橄榄型社会 高房价影响中产阶层构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8日15:29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2000年前孟子就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央党校专家指出“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本刊记者/王全宝文/刘长欣

  4月5日,在居住了近四年的房子里,李哲打点行李,决定放弃四年的北京生活,回家乡江西南昌发展。近一年的时间,李哲一直游走于北京的各个楼盘,但最终未买。不是没有相中的楼房,而是房价高企让他望而却步。

  2006年大学毕业后,李哲进入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四年下来,李哲的感受是,现实越来越令人无奈。“房价在猛涨,而工资一直在原地徘徊,尽管是所谓的"白领",但对未来在北京买房没有太多期待,二三线城市也许更适合我。”

  对于目前有些“白领”转向二三线城市找工作,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房价太高,而更为严重的是高房价将使有些人退出“中产阶层”,这将影响中国构建“橄榄型”社会。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此文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中产”现状堪忧

  按照社会学理论: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稳定、健康的社会结构模型。4月5日,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所谓“橄榄型”分配格局,这是中央高层首次系统阐述。但温家宝在文章中采用“中等收入者”的说法,而不是“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首次正式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003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设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陈新年是该课题组负责人,“当初我们做这方面研究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其实内涵上(中等收入者)跟"中产阶层"还是比较接近的。”

  2005年6月,这份名为“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的研究报告提交给国家发改委规划司。

  课题初衷是为了配合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份报告认为,“规范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途径。“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到中等收入者的行列中来”是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据陈新年回忆,在2003年承接课题时,有关中等收入者概念的界定就存在很多争议。按照当时国家统计局对现有社会结构进行的五等分法,无法确定中等收入者比例到底有多大。

  经过分析比较,课题组根据个人以及家庭年收入为标准进行划分,确定“家庭年收入5.37万?16万元,个人年收入3.4万?10万元”为中等收入者。

  对于目前中等收入者的标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后表示,按照现在状况,个人年收入达到6万?10万元,才算是中等收入者。

  苏海南认为,目前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很小,中等收入者群体没有形成他(她)们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价值体系。

  对此,吴忠民也认为,在比较成熟的现代社会当中,中等收入者应该占80%左右。他认为,目前的中等收入者心态是“现实的不踏实,未来的不确定”。

  “扩中”难题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就强调,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今年两会结束后,有媒体报道被寄予厚望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被国务院退回修改的消息。

  “指导意见”起草于2004年,在2007年至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但至今也未能与公众见面。

  按照国家发改委早在2006年就已经确定的“提低、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据曾参与讨论的专家表示,“提低”较为容易,而扩中、调高的改革,因涉及到财政、税收等诸多部门,利益很难平衡。

  上述专家表示,在税收起征点上一直存在争议,当前工薪阶层70%月工薪收入尚未达到现行的2000元起征点,如果不较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很多低收入群体很难成为中等收入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曾指出,政策很难在“扩中”方面直接发挥作用,是因为一个国家中产阶层的扩大,和整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同样,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也认为,“扩中”的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二十年的时间,政府很难从行政上直接介入。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更有学者指出,目前收入分配结构仍是“金字塔型”。

  那么,收入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苏海南认为,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不合理是主要因素。

  陈新年也认为,影响因素从层次上来分,一个是初次分配,另一个是再次分配。在初次分配中有很多问题没有理顺,导致低收入者很难进入中产阶层。比方说一些垄断行业进入门槛不是均等的。

  陈新年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制度层面,国有经济领域里看电表的人年薪可达二十万;在非国有经济领域里面,包括外资、港澳台的企业,是利润型企业,工资压得非常低,限制了这些人成为中产阶层。

  吴忠民担忧的是,现在不是“扩中”的问题,而是如何“保中”。由于房价的提高,部分中等收入者可能要从中产阶层当中退出来。反过来,由于房价很高,进入中产阶层的门槛也提高。未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中产阶层:房价、通货膨胀、失业等。

  “橄榄型”社会

  去年,重庆社科院多位专家联手完成了2008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课题组专家认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显示处于较低社会位置的群体较大。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从行业的平均工资倍数来讲,1978年我们行业的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是2.1倍,2000年是2.6倍,2008年是4.77倍,差距急剧上升。

  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拉大,社会的不稳定性、腐败现象都在迅速增加。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意义重大,攸关社会公平与稳定。

  在政策思路上,陈新年建议,打破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公共教育;发展民营经济,让民企与国企、外企平等竞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打破垄断,放开行业准入;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鼓励职业人员规范化发展。

  苏海南认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基本收入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消费结构要完善。有很多制约性因素,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等等,这些都压抑着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

  竹立家进一步认为,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最根本的是要从技术性改革向行政体制改革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让权力逐渐淡出社会分配机制,否则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非但不能带来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相反,可能因为它的分化带来社会的两极分化。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