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世界首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爱可2.0”掌勺的“机器人餐厅”,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开张。“爱可2.0”能烹制600多道菜肴,水平超过一般厨师。
拥有150多个发明专利 2006年10月,中国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爱可”。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深圳繁兴科技公司,历时4年研制成功。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书记蔡丽娅表示,“爱可2.0”能迅速学习和掌握优秀厨师的菜肴烹制技巧,“手艺”能和名厨比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9年12月,已拥有150多个发明专利。被中科院认定为“必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项重大发明”。
要让“爱可2.0”完成烹饪,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菜肴原料必须标准,二是烹饪工艺必须标准。菜肴原料的标准化包括原料成分、菜肴配伍、储藏运输等必须做到标准化。比如,菜谱上常见的“味精少许、盐少许”等,在“爱可2.0”这里肯定通不过,必须要精确,电子秤能精确到零点几克。而烹饪工艺标准化的核心是厨师烹饪技艺的“数字化”,中国菜肴烹饪工艺繁杂,迄今仍在使用的多达100多种。
“爱可2.0”高约2米,宽约1.8米,有拉门封闭,里面有特制的烹饪设备,有锅,有自动喷油、喷水、搅拌设备,与之相连接的是一个智能化触摸屏,上面是系统控制界面。在正式烹饪前,早已“定量”好的主料、配料和作料都被放在专用盒子里。工作人员将“杭椒牛柳”的材料送入“爱可2.0”,在触摸屏输入程序,机器人开始工作。
“好了,请品尝吧!”仅仅两分多钟,便闻见一阵扑鼻的香气,操作师傅用盘子接下了自动出来的“杭椒牛柳”。记者和在场的其他人尝了一口,入口的牛柳嫩滑、可口、微辣。
技超普通厨师但代替不了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系主任、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晓燕,是烹饪机器人的主要研制者和主要菜肴设计师。“客观地说,"爱可2.0"的本领,已经超过了饭店里的普通厨师。”周晓燕说,“中国菜肴特别讲究"火候",机器人顶部安装了远红外线探头,能自动调节火候,控制温度,所以说,在火候的掌握上,机器人已经超过人了。”这还不算,凭借特定的系统软件,机器人的技法也炉火纯青,光一个“炒”就会煸炒、干炒、熘炒、滑炒等10多种技法,一般的厨师只能望尘莫及。
“烹饪机器人虽然厉害,但厨师们也不必太有"危机感",它不管怎么先进,也不可能取代人。”周晓燕说:“因为大量的前期工作需要人去做,中国菜肴的一些形状布置、特定工艺也需要厨师提前完成。”
(据《扬子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