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车位闲金融街空出八成 重点区域车流下降
CBD早高峰拥堵时间移至9点后 调查显示近三成人减少开车上班
停车费自4月1日上调至今已有10天,记者近日从交管部门、多个交通支队了解到,本市13个重点区域的车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地面停车位空置率较高,其中金融街地上停车位空置率最高,达到了八成。
流量
下降
CBD 早高峰拥堵时间移至9点后
自4月1日13个重点地区上调停车费以来,崇文新世界百货、翠微、CBD等区域的车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翠微地区为西三环附近最重要也是人流最密集的商业区域。交管部门在本月3日至5日,观测了这一地区地面情况,发现这一地区的交通流量减少了近三成。
崇文交通支队一名交警告诉记者,停车费上涨后新世界百货地上空出来近百个车位,显得马路宽敞很多,车辆行驶也通畅了。
记者通过几天对CBD地区的观察发现,该地区的早高峰拥者时间移到9点以后。
据呼家楼交通队相关人士介绍,涨价后CBD车流量在8点至9点之间都不多,东三环国贸桥附近的周边道路几乎都挺畅通。而9点30分过后,来这一地区办事的车流量开始增多,也就推高了CBD地区的交通流量。
停车
变化
地上车位不再“难求”
“以前节假日,要接送人,这里都停满了。”昨天,记者在北京站附近的两个停车场看到,原本车位并不是很多的停车场还有空置车位。该地区收费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原先2元1个小时,现在是10元1个小时,有些人进来一问价格,掉头就走了。
在西单华远街的一处路侧停车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原先9点就能停满了,现在12点后才开始进车。而且大部分车辆的停车时间都缩短了。”
金融街商务区大部分大厦的地下车位只对本单位员工开放,只有百盛和金融购物中心两处对外开放。地上车位在4月1日之前很“紧俏”,很多时候都是一位难求。
而4月1日之后,这里的地上停车位也不再难求。
此外,记者在朝外商务区走访了解到,周边丰联广场、联合大厦等地区的地面停车场受影响也很大。
地下停车场“火热”
中关村西区地上停车位并不多,只有苏州街旁的一百个停车位。交管部门在本月1日至5日对中关村西区进行了调研,发现1日当天,苏州街上的地面停车位还停满了车,等到5日,就明显没什么车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清楚这一政策,地上和地下停车位数量明显有了新变化。
据交管部门统计,中关村西区内共有大厦32座,地下车位1.2万个,其中对外开放的18个大厦共有5944个地下停车位。
与地上车位空置率高相比,停车费上涨后,中关村地区的地下停车位空置率明显减少。
同样,西单大悦城的地下停车场也很受欢迎,在下午的高峰时段,前来停车的几乎没有间断。昨天下午4点半,记者在大悦城地下停车场看到,平均5秒进一辆车。收费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工作日期间,新世界地下500多个车位不到40%的使用率,而现在停车率在一半以上。
排行
停车费上调后13个重点地区地面停车位空置情况
金融街 地上停车位空置率超过80%
中关村西区 地面停车位空置率60%至70%
北京站地区 空置率60%左右
崇外商业区 新世界商场五老胡同路侧停车位空置率在50%以上西单商业区 西单华远街路侧停车位空置率50%左右
朝外商务区 以前天天爆满,现在空置率在50%左右
东单-王府井商业区 空置率在40%左右
前门商业区 空置率30%左右
翠微商业区 周边地上停车空置率30%
西站地区 西侧露天停车场空置率约为20%
燕莎地区 影响不大,空置率仍维持在10%-20%
东直门东中街地区 东方银座东侧停车场受影响较小,空置率小于10%
中央商务区(CBD) 地面车位较少,多为地下
注:表中数据为交管部门近日所做调研以及本报记者走访获得
车主反应
近三成有车族:上班开车少了
根据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近日所做的调查,受停车费上涨影响,近三成有车族表示,将减少或取消开车上班。
在“停车费上调对开车上班族出行方式的影响”这一项调查中,有近三成的车主表示,将减少开车出行次数或是不开车。还有超过一成的车主尚在犹豫中,表示“不好说”。
此外,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停车费上调,对缓解交通拥堵“非常有效”和“可能有效”。
据悉,本次调查涉及852名受访者,其中147人为平日经常开车上班的车主。
停车费上调对开车上班族的影响
改坐公交2.7%
不好说12.3%
减少开车26.5%
没改变58.5%
停车费上调对缓堵的影响
无效13.5%
非常有效5.4%
不太有效30.6%
可能有效27.6%
作用一般22.9%
专家声音
经济杠杆调整出行结构缓解拥堵
作为研究停车问题的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关宏志认为,经济杠杆可以调整市民的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
关宏志表示,“增加小汽车车型成本,北京市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提高停车费。”
早期城市建设,北京对停车问题考虑得不是特别充分,这与东京很相似,东京最初也没有预见到有这么严重的停车问题,从而导致了停车以及由此引发的拥堵问题。
“停车问题越来越被作为一个杠杆,可以调整土地供需关系、出行方式以及城市布局。”国内目前已有先例,上海、深圳、广州分别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停车收费。
本版撰文/记者白冰韩旭周超饶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