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养老够不够引发议论:恐慌比通胀更可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11日17:48
经济学家需要什么样的“雷人”观点才能吸引眼球?本期《财道》的分析文章标题就是学者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范例。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近日提出:如果继续无度发钞,预备1000万元人民币来养老,对北京这样一线大城市的居民来说,恐怕未必够。此言一出,众皆哗然。不过,与某些主张将外汇储备分了的“砖家”不同,这一命题本身,对国家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
1000万元人民币究竟够不够养老?问题虽然看似可笑,却需要我们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和逻辑。同时,每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确实有必要算一笔账,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在资本泡沫和通胀预期下攒够今后的养老钱。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知道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老无所依的尴尬境地。
1000万养老钱难道真的不够用?普通人到底多少才够用?如何能攒够养老钱?对于涉及到理财规划的问题,记者采访到财商人生高级理财规划经理龙飞,本期《财道》邀请他来为读者详细分析这些问题。
千万富翁不用愁
按照钟伟教授的命题,理财经理龙飞首先假定一位北京市民所需的养老时间跨度是25年。
“在讨论到底需要多少钱才够养老之需之前,还要先看两个统计数据,然后开始讨论如何才能够获得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龙飞说。
第一个数据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在查阅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后,可以计算出过去30年该指数的平均值为5.51%。也就是说在1980年的100元钱,如今相当于500元,物价上涨了5倍之多。在此期间我们的人民币购买力严重下降,如此的问题同样会困扰未来25年的时间。因此就假定未来2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过去30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平均值5.51%。
第二个数据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过去30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经过计算平均值为5.93%。即1980年存入银行的100元钱,采取滚存的办法,到2010年会有563元。
按照前文提到的逻辑,假设未来25年我国经济依然会高速稳定发展,因此采取该数据作为未来25年的平均年利率。
有了上述数据之后,再来看1000万元的养老储备金,就已经非常清楚够不够养老了。
按照上面提出的两个假设,如果在25年后刚好在辞世前花完所有的积蓄,那么这位千万富翁可在这25年内在不做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以每年花费19.5万元的速度消耗。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359.9元增加到2007年的15330元。这意味着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年花费10万元完全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而这位千万富翁每年花费19.5万元,已经非常“超值”了。
“很显然,1000万的养老金在不做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完成25年高品质生活的养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遇到一些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也完全可以覆盖。”理财规划师龙飞断言。
分析到这里,理财规划师表示,完全不用在意经济学家的惊人之语。
“百万富翁”不够花
解决了毫无悬念的千万富翁生活问题,理财师下一步开始为普通百姓提出一些实质建议。
如果一个中产家庭有100万的养老储备金,够不够?答案很明确:不够。
《财道》周刊曾报道过一个年消费15万、于先生一家的财务细账(详见2010年1月24日北京晚报《一个小学生的家庭账本》)。作为京城中产家庭的代表,理财师龙飞就以此真实案例展开分析:
假设于先生的现状是今年50岁,打算退休并为自己未来25年准备养老资金。目前家庭每年的消费额度大约在15万元左右,家庭目前积攒下了100万的资金,期望这笔资金加上他的退休费能够维持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首先,考虑到于先生和太太每年15万元的开支中有一些工作所必须的开支,在退休后可以省去该部分开支。同时,夫妻二人都会有一些退休金来贴补家用。因此假设于先生家庭在退休后年消费仍然为15万元,依旧保持家庭的生活质量。
由此计算,于先生退休这25年一共所需要的资金为768万元,按照每年5.93%的投资收益来算,目前的资金缺口为182万。
可以看出,于先生的100万储备金面对未来25年的退休生活是远远不够的。
“要么,增加养老储备金至181万,或者增加这100万元的投资收益。或者二者同时进行。”龙飞说。
资产配置有技巧
100万养老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是什么?龙飞根据于先生家庭的情况,根据大家所熟悉的投资品种来挑选一个可能的投资组合。
A、房产。于先生可以将100万的储备金购买一处房产并进行出租,按照目前北京市的房屋租售比超过1比500的状况,加之未来房价走向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对于出租房产所带来的收益设定在2%左右。
B、国债。于先生可以将100万全部购买国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最近7年的国债指数走势来看,在过去的7年国债指数上涨了22.35%,即年化收益率为2.92%。
C、固定收益类产品。于先生可以将所有资金购买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公司推出的固定收益类的信托产品。
目前的年化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在4%~6%,信托产品大致在6%~8%甚至更高。这里按照平均收益6%进行估算。
D、指数基金。于先生可以将自己的资金购买上证指数,按照1990年底收盘价计算,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从127.61点上涨至3277.14点,涨幅为24.68倍,18年内的年化收益为19.76%。但只进行股票投资风险偏大,不符合于先生养老的实际情况。
资产类别年化收益率需储备养老金养老金缺口
房租 2%486万386万
国债 2.92%374万274万
固定收益类6%179万 79万
指数基金19.76%8.5万 弥补
根据上表,理财师表示,于先生为了弥补养老金缺口,应该选择股票进行投资,但考虑到投资单一股票会有很大的风险,建议于先生做一个资产的配置。
龙飞介绍说,资产配置的原则是应投资者个别的情况和投资目标,把投资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现金等,在获取可预期回报之余,把风险减至最低。根据于先生家庭目前的状况,100万元只需要年化收益率在8.5%,即可完成养老梦想。考虑到于先生退休后承受风险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建议多配置些低风险的资产。
龙飞的建议组合之一是:25%配置国债,50%配置固定收益类,25%配置指数基金。如此于先生每年可以获得8.67%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弥补养老金缺口,从而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普通家庭有办法
解决了“百万富翁”的问题之后,普通百姓需要多少钱养老才不会一生劳碌晚年难安呢?
理财师龙飞继续分析说,按照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北京市人均消费额为15330元,如果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加之退休后对医疗上面的需求(前述于先生家庭每年有20%的医疗支出)。由此将现在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的年消费额假定为2万元。
“按照上面的假设进行计算,准备25年的养老金,现在需要储备24万元的养老资金。”理财规划师龙飞认为,这一数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上述的分析过程中,理财师龙飞说,他并不建议将资金用于购买现货黄金,等待其升值。
根据纽约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数据统计,美国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由1994年底的384.4美元,上涨至2009年底的1097.8美元,涨幅185.6%,换算后的年化收益率为7.25%。但考虑到黄金在过去15年中处在一个上升的通道中,因此在未来的25年中会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龙飞表示,在消费额度并不大的情况下,一般老百姓还是可以完成自己的养老的。“只是每个人都希望养老生活能够更轻松自在一些,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养老储备金或者进行一定的理财,提高收益率,从而达到这个目标。”
采访手记
恐慌比通胀更可怕
1000万不够养老的话题,既反映出某些学者的治学态度,也折射出精英阶层对普通民众的预期误导。
需要指出的是,钟教授不是惟一对央行发钞速度感到忧虑的专家。就在1年前,已经有学者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不过,地点不是在中国。
“如何为我的儿孙们保护资产?”——2009年6月,美国知名供给派经济学家拉弗就曾发出做好准备迎接通胀和高利率的警告。
他说,美联储的政策焦点在半年前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从反通胀转到了反通缩。基础货币增加为原来的10倍,增幅为过去50年之最。
拉弗认为,“眼下”(2009年6月)的情况可能远比上世纪70年代的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胀风险要高,当时最优惠利率达到21.5%的高点,通货膨胀率的峰值接近15%。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飙升至850美元,美元汇率崩溃。拉弗建议唯一的选择是基础货币快速收缩。“尽管深度衰退带来的短期阵痛非常剧烈,但两位数通胀造成的长期后果才是毁灭性的……对我来说,问题是如何为我的儿孙们保护资产。”
事实上,一年过去了,预期中的通胀真的到来了吗?
对拉弗的担心,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有一句著名的反击之言:“唯一需要恐慌的就是通货膨胀恐慌本身”。而对于钟教授的担心,相信这句话仍然有效。
对通胀恐慌的一个糟糕后果可能是,通胀或许真的会让我们的现金损失掉一成的购买力,但仓促而盲目买入定价过高的资产则可能将我们的损失拉大到50%乃至“永久性资本损失”。后者似乎比前者更值得人担心。
而至于央行的发钞速度,可以确认的是,重新启动三年期央票所传递的紧缩信号已经很明确了。(丁文亚) (来源:北京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