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 国际经济形势评论

评论:美国今后拿什么防范金融危机(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12日07:11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王秀)在金融危机远未平息的背景下,许多问题已退居次席。奥巴马在美国金融危机之际上任,于是如何拯救美国经济成为考察他执政能力的重要砝码,这也决定了他的政策取向将多半是:第一经济;第二经济;第三还是经济。奥巴马能否连任也将取决于他能否把美国拉出经济危机的泥沼。那么,奥巴马将会采取些什么样的对策?奥巴马计划真的是罗斯福新政的重现吗?他又为何要征“金融危机责任费”?新华网国际频道编译了《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列恩哈特的文章,以下是本文的第四部分,敬请关注。

  奥巴马要征“金融危机责任费”

  传统商业银行有渠道获得廉价的政府贷款,本意是鼓励其行自由借贷之职,并在市场恐慌时担当最后防线的守门人。而当银行纷纷转型,运用这些低利率贷款进行盈利性投资,它们本质上就是拿着政府补贴进入股市交易。这种补贴帮助高盛和其他金融机构去年攫取了巨额利润。白宫经济学家奥斯坦·古斯比忿然道:“银行拿着来自纳税人的补贴用于完全与客户无关的银行自己的投机性投资,这是不对头的。”
资料图片:奥巴马

  过去一年里最受关注的是沃尔克规定,其得名于前联储主席,奥巴马经济顾问沃尔克本人。规定条文中最大胆的一项提议是拆分银行。一些银行圈外人士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首席经济学家赛蒙·约翰逊就认为,今日美国的大银行实力太强能抗御任何貌似有力的监管措施。单是它们的巨大规模就会让政府特别难以下手,以常规手段盯住一家有问题的银行并迫其停车待检显得不那么容易。这样看来,给予监管者权限,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需要被盯住乃至叫停之前,就在其问题已经显露端倪的阶段将它拆分,不啻为一个可选的折衷方案。不过,这个方案的缺陷在于,并非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出问题的雷曼和A.I.G.并不是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监管良好的加拿大金融体系,其大银行集中度远远高过监管不良的美国金融体系。加拿大拥有全世界50大银行里的4家,而经济总量10倍于加拿大的美国在世界50大银行里也不过占据5家而已。

  比单个银行规模过大更叫人忧虑的是整个银行业的规模过大。危机开始前的10年里,美国的银行业利润约占据全行业利润总和的三成,比1970至1980十年的占比16%大大增加了。这种增长无疑部分反映了对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益的技术和服务革新,比如A.T.M.取款机的大量应用。然而银行业大部分利润增长的背后很可能不那么“美”。它反映的是华尔街在好年景里攫取高额利润的本事,以及在坏年景里索取政府救助的手腕。这就是一些经济学家抨击的所谓“利润归自己,风险归大众”的丑剧。华尔街消费社会资源肥了自家的腰包。

  对付把成本转嫁给大众的行为有一条普遍被接受的对策--对其征税。课税可以阻碍有危害的行为。税收还能增加政府收入以帮助弥补相关成本开支。经济学家提及类似税种--酒精饮料消费税和环境污染税,可以作为外部税的一个范例。

  财政部于去年春季出台的监管草案没有包含对银行业的税收规定。但奥巴马自那时起提议加征税项以弥补政府7000亿救助资金计划(就是“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于2008年获得国会通过)的任何可能预亏。据此设想,理想化的监管计划将会创设一项永久税目。这样的税种承认银行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也指出银行有轻率承担风险的流习。无论监管多么得力,银行从业人员多么精明,银行始终无法安全驾驭风险。于是为了免将一场金融危机恶化成大萧条,纳税人就陷于为银行埋单的境地。对银行征收的新税目将迫使银行业分担那部分成本。奥巴马早在1月14日就曾宣布将对大型金融机构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他说,作为提议税项征收对象的金融机构已在2009年重新取得大规模利润,“其分发的薪金和补偿费用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根据《华尔街日报》14日在其网站上刊出的分析,美国金融机构在2009年的薪酬增加近18%,达到创纪录的1450亿美元。奥巴马认为:“不能让华尔街赚了钱之后转身就跑。”

  根据奥巴马1月14日公布征税提议时的表态,这项被白宫称作“金融危机责任费”的新费用将包括在12年左右的时间筹集1170亿美元,其中前10年可筹集的资金规模约在900亿美元;而其征收对象将是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型金融机构。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美国金融机构约有50家,但总费用收入中的60%将来自10家最大型的金融机构。奥巴马表示,希望这一举动能够弥补美国政府为救助金融机构及汽车业而蒙受的损失。

  财政部长盖特纳也对征税提议表示支持:“金融危机对美国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害,所以就如同对环境污染课税一样,对金融机构应该征税的提议很值得考虑。”

  如果你把奥巴马计划的主要部分全面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尽管时代不同,银行系统的面貌迥异,奥巴马计划是如何打算复制当年罗斯福的成功经验的。1934年创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今天的消费者安全机构如出一辙。和当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一样,今天扩大监管网络以消灭银行的监管死角,一样是企图减少公众风险。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是为了减少危机时的社会恐慌。而赋予政府职权接管行将倒闭的投资银行就是简单扩大运用了当年的罗斯福新政出手接管传统储蓄银行的权限。然而罗斯福新政和奥巴马系列方案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要旨方面的差别。罗斯福当年依赖的压倒性设想是今天的白宫极力避免的。罗斯福对银行储蓄承诺保兑、拆分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禁止股票不实信息传播。奥巴马趋向于按照银行规模以及与其他公司的紧密度来规范其相应的资本与流动性指标,不设明确的标准。

  和奥巴马计划中其他新的规范一样,这是个重要的步骤。但是若要更多得取得民众信任,政府和国会需要采取些行动来减少谨慎、增加透明度。联邦政府的一位州长凯文·M·沃什日前在演讲中表示:“基于条条框框的监管制度不可避免会比较粗陋不那么完美。”不管条文怎么不完美,简单成文规则的优势在于能不拘某届政府的任期、不拘经济周期的某一阶段,而长久显示其存在。这是罗斯福新政改革的一个经验,也是随后银行业得到一段长时期繁荣的一个经验。

  理由很明显,重建监管系统能够防范下一次危机,或者至少能减少损失。但改革也有其他潜在好处。想想过去三十年间美国经济中发生的事。高杠杆的金融公司成为经济的主导部分。他们的利润使企业能招聘到全国最紧缺的雇员——数学家、科学家、一流大学毕业生和前政府高级官员。然而,时间证明那些利润中的一部分是短暂的。因此,一些最好的头脑被专门用来设计越来越繁复的凭空造钱方法,其过程又吸引了更多人才。

  更为严厉的监管办法(间接地)对这种情况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减少金融公司的利润,可以将行业控制在更小、更趋合理的规模。重建监管可以去除华尔街正在享受的补贴。手工作坊的隐形费用、飙升的利率和其他误导行为可以受到控制。更高的准备金和银行税会迫使银行金融机构未雨绸缪。总之,重新监管能够明确现代金融带来的好处和风险。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