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安治理城市交通3个月处罚10万次 非治本之策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04月13日06:09
4月3日上午,郑州市一条主干道单向道路上的车辆被堵长达1公里。郑州目前几乎每条主干道,不分时间段,都是车水马龙的拥挤场面。郑州市民更是深受其“害”。有统计数字表明,郑州市目前机动车超过137万辆,平均每天有近800辆新车入户。公交车辆高峰时平均时速只有14.7公里,基本上比骑自行车快一点。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4月3日上午,郑州市一条主干道单向道路上的车辆被堵长达1公里。郑州目前几乎每条主干道,不分时间段,都是车水马龙的拥挤场面。郑州市民更是深受其“害”。有统计数字表明,郑州市目前机动车超过137万辆,平均每天有近800辆新车入户。公交车辆高峰时平均时速只有14.7公里,基本上比骑自行车快一点。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治理城市交通“痼疾”不能一罚了之

  短短三个月内,超过10万次处罚,这是西安市近期开展的整治交通不文明行为活动取得的“战果”。针对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城市“痼疾”,西安市在2010年伊始开展的这次整治可谓用心良苦。尽管严管之下,城市不文明交通行为有所减少,但专家们认为,整治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很难靠罚款等“一阵风”式的行动根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在市民中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氛围。

  西安“严打”闯红灯

  2010年1月14日,西安市一些像以往一样对红灯熟视无睹的西安市民却遇到了“麻烦”。从这一天开始,西安市各主要街道和路口出现了大批交警,他们对随意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的行人以及机动车毫不手软,除了“抓现行”之外还开出了一张张罚单。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西安市交警部门出动了大批警力,市区每天有800名警力上街执勤。其中在过往行人比较多的西华门、广济街、大差市、小寨等22个主要路口设有固定警力执勤,对“闯红灯”行为进行纠违和处罚。警方还在一些高峰时段人流量大的路口设立了高峰岗,在东大街、未央路、解放路、朱雀路等17条重点路段设置区域巡岗。

  虽然罚款只有10元钱,但许多闯红灯的市民还是倍感惊讶和尴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缴纳了罚款后匆匆离去。1月14日当天,西安交警部门共处罚行人、非机动车919例,罚款12070元。

  除了罚款外,交警部门还启用了“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登记卡”,对闯红灯的“单位人”进行登记。这些交通违法信息每周都被汇总统计、分区整理,定期转递至各区文明办,再逐级转递至街道和当事人所在单位、社区,在公告栏曝光。截至3月底,共转递行人违法信息4462例,在单位、社区曝光4391例。

  作为加强管理力度的辅助手段,西安市有关部门还组织了大批志愿者上街协勤。与此同时,西安当地媒体对此次整治活动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并现场曝光了不少行人“最牛、最衰、最窘”的违章案例。

  三个月处罚逾10万次

  西安市的交通不文明整治活动已经推行了近三个月,效果到底如何?

  西安市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底,西安市在此次整治活动中共登记违法信息13万多例,处罚10 .9万余例,罚款83万元。22个重点整治路口,行人的遵章率由整治前的70%左右,上升到85%以上,好的路口达到95%以上。

  为有效提升集中治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西安市还开展了“问计于民”活动。许多市民积极响应,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形式,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汇总的5万余条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有18条建议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创新性被总结归纳出来,并通报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目前一些建议已被采纳,比如一些市民反映,有的路口行人过街的绿灯时间太短,西安市交警支队经过实地调研,请专家论证以后,对60多处信号灯的配时进行了调整。

  还有一些市民建议,完善街道上的交通设施,采取物理隔离的方式引导人们文明过马路,西安市交警支队对示范岗点的人行隔离护栏做了进一步完善,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对20余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周边进行了人行隔离。同时,各区还根据市民建议,在一些路口设置了“过街请走天桥”等提示标语牌。

  除了对登记违章信息并通报单位这一举措颇有微词外,西安市许多市民对整治行动表示了支持。在西安某大学任教的范女士说,只要经过十字路口,她几乎没见过整齐划一等待绿灯通行的人群,总有人在闯红灯。“一些人流量大的路口,我还看到过行人集体闯红灯,让本该通行的车辆等待,严重影响交通,这样的行为是应该整治一下了。”范女士气愤地说。

  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虽然整治初见成效,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安市街头行人随意闯红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没有交警和志愿者执勤的路段,闯红灯的行人不在少数。虽然也有个别市民坚定地等待绿灯通行,但他们停留的身影在周围匆匆而过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孤单。

  一些西安市民认为,虽然整治行人闯红灯很有必要,但关键在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交通文明风气。曾在英国留学的市民张媛说,在国外很少有人会闯红灯,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陕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表示,西安市对行人闯红灯等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本意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该看到,整治活动这样的形式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真正要消除随意闯红灯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部门管理与教育并重,市民自觉遵章守纪,形成良好的交通文明氛围。

  长期关注交通领域的陕西臻理律师事务所主任魏钢认为,整治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很难靠“一阵风”式的行动根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宣传教育是主要手段。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在市民中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加以改善,比如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十字路口设置了提醒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语音提示装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大城市交通“治堵”先要“治乱”

   随着城镇化进度加快,国内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已突破千万,迅速向“超级城市”扩容进军。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上路,让国内大城市的交通不堪负荷,“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之叹弥漫于都市之中。

  上海面对交通难这一全球性的大城市“通病”,又将开出怎样的药方?

  大城市“梗阻”矛盾突出

  上海的市民李小姐大学毕业不久,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工作地点在上海西区的普陀和嘉定交界处,而李小姐的家却住在浦东。由于还没有覆盖地铁,李小姐上班只能依靠公交车换乘,她说:“每天上下班都是早出晚归,路上很堵,大概花在路上的时间有4个多小时,晚上8点以后才到家,实在很累。”她告诉记者,由于交通问题,她可能放弃这份工作。

  李小姐的苦恼,也许代表了目前国内大城市市民共同的烦恼,交通拥堵已成为一种“通病”。根据统计,1975年,全球仅有纽约、东京和墨西哥城3个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都市,而如今已有21个。在国内,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增长的“超级都市”,也已普遍面临交通难题。

  城市化发展专家、经济学教授郁鸿胜说:“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干道、轨道交通沿线都是城市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带,城市交通通畅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目前随着城市不断扩容、经济活动加速,车辆急剧增加,交通出行需求猛增,城市交通难题日益突出。据测算,2010年,上海每日交通出行总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而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60万辆,交通压力仍然突出。

  上海的黄佳隽几年前就成了有车族,私家车成了他主要的代步工具,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在高峰时段开车上下班觉得非常堵,在有些堵点,简直就像停车场,原先开车上班的潇洒感觉变成了每天堵车的担忧。”

  实际上,上海有关交通管理部门,已经想方设法,长期治理交通秩序,缓解堵点,运用各种管理方式,缓解城市交通难。

  不仅是路面交通拥堵,在高峰时间,交通量输送最大的地铁也出现了非常拥挤的局面。虽然近年来地铁供给量不断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市民依赖地铁出行,客流几乎以每季度20万人次以上的增率猛增,地铁一些主要线路十分拥挤,其中8号线超载竟达170%,6号线超载140%,1、2号线日客流均在100万人次以上。

  集约化交通或是唯一出路

  4月10日,连接南京路、淮海路等中心商圈的上海地铁“黄金线路”10号线开通,也意味着上海成为国内首个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城市。而这一地铁网络规模,已让上海足以比肩伦敦、纽约、东京、莫斯科等世界超级“地铁城市”。

  目前,上海已拥有11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约420公里,车站数282座,运营车辆有望达到2500辆。在整个世博会期间,将有一半世博游客通过地铁参观世博、游览上海。

  研究报告显示,二十世纪整整100年间,世界各国总共只建成100条地铁线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预计到2016年,中国将新建8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建设里程约为2500公里。

  尤其在上海,短短20年间,地铁已从零发展到420公里,近年来每年通车里程更达到80公里以上,而西方地铁先发城市,往往每年地铁通车里程不足10公里。达到相当的规模,伦敦、纽约都用了140年以上。

  “上海等国内城市,地铁都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因为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难的最佳出路,这已是全球的共识。”地铁专家、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导孙章说,地铁每小时单向客运量可达5万人次,是最适合大城市的大规模公共交通方式,其占地仅为输送同样交通量的公路的1/5至1/8,节约土地资源。

  孙章指出,“试想每日500万人次以上的出行量,以汽车为主的地面交通方式解决,在人流密集、道路资源紧张的大城市,根本无法想象。而能源、环境、排放的压力则更为紧迫。地铁主要用电,为二次能源,而且没有排放污染,属于低碳交通。”

  事实上,上海、北京等备受交通拥堵困扰的特大型城市,正试图通过发展地铁网络,来求解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超级城市所遭遇的交通困局。

  除了大规模建设地铁,扩大各类公共交通,倡导集约化方式出行,已成为上海破解交通难的主要方式。在世博会期间,上海除了420公里的庞大地铁网络,还配备了1000条公交线路,可承载750万客流,同时配备了5万辆出租车,将运送300多万客流。

  “治堵”不如先“治乱”

  即便发展了大规模的公共交通,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拥堵矛盾仍然突出,交通难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必将成为中国城市的长期命题。

  交通专家指出,在现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活动频繁,单纯依靠道路资源的供给增加不可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必须主要依靠通过精细化管理在现有资源上挖掘潜力,缓解交通拥堵。

  “在着眼于交通硬件增加的同时,应同样重视交通软件的作用,比如交通文明、交通秩序对于交通效率的 影响极其明显 , 应从这方面入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杨东援说,“经过测算,在不同的路口,交通秩序良好于交通混乱的情况下,实际通行效率可以相差几倍,所以治堵必先治乱。”

  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的金先生对记者说:“在美国,如果发生拥堵,路口车辆会自觉谦让或有序通行,而在国内,往往互相争道,结果谁都走不了,越堵越严重。”

  杨东援认为,通过治理交通文明来缓解拥堵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朝夕之功,必须树立城市现代交通意识,全社会参与。“其实日本50年代交通混乱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中国,但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治理,推行全社会现代交通意识,现在已成为全球交通秩序最好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有趣的是,杨教授还专门留意过国产电视剧,居然剧情中有60%的司机开车不系安全带,40%的电视剧存在开车打手机的情节,可见公众交通规则意识的缺失非常严重。

  杨东援指出,目前应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方案来提升社会交通意识,而非靠一时的宣传就能解决。“如在德国,就明确规定司机开车门必须用右手,这样必然导致身体后转,可看见后面的情况,避免发生车祸;而在美国,则规定倒车时司机必须手扶驾驶座,这样可以看见后窗,提升安全性。只有通过这样细致、长期的教育,才能让各种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规范,从而成为缓解城市交通难的一种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