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福州“迁徙老人”很孤独 宝宝睡了聊天都没得聊

来源:东南快报
2010年04月14日03:00

  思乡心切、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生活单调……

  记者走访20位“迁徙老人”

  四大生存难题困扰他们

  如何解决他们的难题?欢迎上sq.dnkb.com.cn支招

  “平日里,女儿女婿上班后,我就只能跟宝宝聊天,要是宝宝睡着了,那就连聊都没得聊了。”陈阿姨这么说。

  “其实,我们很想一家人在一起,但是在福州,毕竟不如老家自在。”曹阿姨说。

  昨日,住在福州金山的72岁刘大妈看到本报《关注榕城“迁徙老人”》的报道后,还特地写了一封一千来字的信《我们是“迁徙老人”》,倾诉了5年来她心中深埋的苦楚,“几年来门都没的出,这日子好过吗?”

  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像陈阿姨、曹阿姨和刘大妈这样的“迁徙老人”,他们和“留守老人”一样,都是为了帮忙照顾孙子孙女,不同的是,“留守老人”守在自己的家乡,而“迁徙老人”则是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福州。

  记者近日采访了20位来榕的“迁徙老人”,发现他们大都面临这些生存难题:想念老家、日子单调乏味、语言不通没人聊天、环境陌生一不小心就迷路……

  困扰“迁徙老人”的几大难题,作为儿女的你关心了吗?

  1.想家

  初到福州 所有老人都想家

  “很挂念家里的老伴和几十年的老邻居”

  “虽然才来福州几天,但还是很挂念家里的老伴和几十年的邻居。”昨日,福州五四北蓝山四季小区的曹阿姨边给孙女塞奶嘴喝开水,边对记者说。"其实福州挺好的,就是海鲜不如家里新鲜。而且老伴一个人在家,也挺担心的。"

  曹阿姨来自福鼎,前几天刚到福州,专程来帮儿子儿媳带孩子。

  清明假期过后,曹阿姨的儿媳小张休完产假就得上班了。4个月大的宝宝谁带?所有新父母都面临这样的难题,特别是像小张一样,双方父母都不在福州的年轻人。记者采访中发现,9成夫妻在宝宝出生后,都会让老家的父母前来福州照顾孩子。

  一听孙女没人带,曹阿姨上周就从福鼎赶来帮忙。这才几天,曹阿姨就想念家乡的海鲜、邻居和老伴。

  “其实,我们很想一家人在一起,但是在福州,毕竟不如老家自在。”曹阿姨说,等周末儿媳放假了,就抽空回家一趟,毕竟,这心还是放不下。

  和曹阿姨相反,家住金山的刘大妈是北方人,来福州六七年还是不喜欢吃海鲜,在家没事就捣鼓些北方的面条包子。昨日记者走访她家,她带记者转了一下她家的“粮库”:“这里有老家的高粱面、油面、小米,都是亲人朋友给带过来或寄过来的。”

  记者采访的20个老人中,老家的一切令他们日思夜想,对他们来说,思念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煎熬。

  2.孤独

  九成老人感到孤独

  “宝宝睡着了,聊天都没得聊”

  刘大妈是山西大同人,在福州前后呆了有六七年,但和记者说起自己的孤独,老人家泪眼婆娑。

  2005年,刘大妈的儿子特意为二老买了套140平方的房子。平时,儿子儿媳都出门上班了,偌大的家里只剩一个外甥女和二老,刘大妈一边照顾外甥女,一边照顾老年痴呆18年的老伴,还要忙家务。“三年前我还能到金山榕城广场参加晨练,回来后到超市买个菜。”刘大妈说,那时心情好,日子过得也快,但这两年来只能围着老伴和外甥女转。老伴生病一天不说两句话,外甥女学习又忙,她不能出门锻炼,又没人聊天,心情极度郁闷。

  “一周买一次菜后,几乎就没法再出门了。每个月去两次市区,都是给老伴买药。”刘大妈心酸地哭了,她多想念老家的老朋友。

  来自南平的陈阿姨也是来福州帮忙照看2周半的外孙女。“最讨厌在超市里买菜了,想挑个好的都没得挑,还是老家好呀,又有土鸡土鸭又有很多河鲜……”一说起福州,陈阿姨虽然已经前后呆了近3年,还是没办法喜欢,因为没人陪她聊天。

  采访的20个“迁徙老人”中,9成老人都感到孤独,城市里的“孤独”是他们最常提到的词。聊天几乎是每个老人都喜欢的度日方式,然而,对于“迁徙”的他们,在儿子儿媳上班后,连说话的对象都很难找到。

  “平日里,女儿女婿上班后,我就只能跟宝宝聊天,要是宝宝睡着了,那就连聊都没得聊了。”陈阿姨说。

  3.宅

  三分之二的老人闷家里

  “我都不知道回家的路”

  本报之前报道的山东老人蒋妈妈,来榕照顾孙子却走失,儿女寻遍整个福州,到昨日都还没找到。作为一名“迁徙老人”,虽然来榕10年了,却因不识字而经常迷路。除了小区方圆50米,她哪也不敢去,哪也不认识。

  “除了家里,就是接送孙子上幼儿园。”蒋先生说,母亲不识字连超市都不敢让她去,做家务带孙子,一天大部分时间都闷在家里。蒋妈妈甚至连女儿和儿子的家庭住址都说不出来,只叫得出附近的一两个建筑物。蒋大姐春节时带母亲去南后街玩,虽然离家才两三个站,但蒋妈妈摇头“在这里,我都不知道回家的路了”。

  相比其他“迁徙老人”,黄老伯家在建瓯,离福州近,还能经常回老家看看。“下个月我爸妈就回老家了,等到九月份幼儿园开学时,再把他们请过来。”小黄说,自己也舍不得让爸妈来回奔波,但福州他们就是呆不住,而孩子确实需要大人照看。

  “我妈还好,做做家务逗逗孩子,去买点菜散散步,还有我教她玩电脑学偷菜,她都过得挺开心的,但我爸爸就不行,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小黄说。

  在记者采访的20个“迁徙老人”中,有三分之二的老人平常都闷在家,黄老伯说,“在福州,大家都独门独户的,彼此也不熟悉,不好去跟人家聊天。”因此,他每隔几个月总要回老家住上半年,“不然也会憋坏的。”  

  4.语言不通

  5位老人语言不通很受罪

  “听不懂福州话,一个人出去像傻子”

  这20位来榕的“迁徙老人”中,有5位老人存在语言不通的困扰,他们虽然老家方言说的溜,但普通话却说不好,福州话就更听不懂了。

  在东快社区网“关注迁徙老人”话题的跟帖里,网友“少文”就深有体会,“我妈妈到福州后,语言不通,没有沟通的对象,只能孤单的一个人在门口走走,都不敢走远,看着都心痛。”儿媳刚生了孙子,儿子特地从桂林接妈妈过来帮忙,可这才一个半月,看着妈妈脸上日渐消失的笑容,前天他还是狠心把妈妈送回老家了。“少文”的妈妈只会老家方言,普通话说不了几句,他让妈妈去小区散散步交交朋友,老人家却说“我说不了普通话,又听不懂福州话,一个人出去跟傻子一样。”说的儿子好心疼,“一回到老家,有邻居串门了,她就很开心,我们儿女也放心了。”

  刘大妈虽然会说普通话,但还是很心烦,“福州话简直比外语还难学,我又听不懂。”看着楼下的福州依伯依姆们开心地你一言我一语,她羡慕极了。

  这些背井离乡来榕照顾孙儿的"迁徙老人"们,把半辈子的时间留给了家乡的老单位、老街巷,初入陌生的福州城,虽然儿孙都在跟前,但老人家离”天伦之乐“还很远,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帮他们解决这四大生存难题,您有没好的建议?欢迎拨打0591-87806110或者登录东快社区网(sq.dnkb.com.cn),献上你的妙招。

  本报记者 陈慧娟 陈嫣红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张庆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