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4月13日讯(记者 陈新)今天,记者从海南省卫生厅获悉,近期我省手足口病疫情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初EV71病原体已为我省手足口病的优势毒株,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将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今年3月,我省丙类传染病报告病种中,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以上3种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8.48%。
省疾控中心专家金玉明提醒,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预防手足口病,要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据金玉明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成人一般不发病,但是也能被感染,也会传播病毒。
金玉明说,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