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后,南平实验小学每天放学时,家长们都排起长龙等候,孩子急急报平安。
陈佳慧今年元旦的照片,也是她最后的纪念。 “南平惨案”的凶手郑民生被判了死刑。宣判当天,南平市民如同吐了一口恶气,街头热议是:“这样的人就该千刀万剐,竟然向这么多无辜的孩子下手。”
3月23日清晨7时26分左右,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围聚着数百名等待着进校门的小学生。静候多时的郑民生手持50厘米长的尖刀,向孩子们疯狂地砍去,短短55秒内造成8死5伤。这段惨痛的场景如火车般一次又一次碾压着人们的心灵。
8个永远消逝的生命,5个至今还在病床上的孩子们,是不是用郑民生的死就能聊以慰藉呢?500万元的赔偿根本难以执行,还有什么能给予受害家庭安慰?惨剧过后,他们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连日来,本报记者走入了这些受害家庭。
“昨天才告诉陈昕,她的好朋友陈佳慧走了。”陈昕在惨案中受了重伤,妈妈一直不敢说出噩耗。陈昕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说到佳慧,就很沉默。”
伤逝
第一个倒下的陈佳慧
3月23日那天,天气温暖。对孩子们来说,“太阳又睁开了眼睛”。陈佳慧每天都起得很早,6时多就起来梳洗,然后自己一人步行十几分钟去学校。陈佳慧的妈妈范秀珍伤心地说,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天走的时候都没来得及抱抱她可怜的孩子。
看着孩子在QQ空间上的留言“我比太阳早起,比妈妈晚睡,为了要上清华!”“要听妈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大人的话,自己只能有梦话,长大创造神话。”范秀珍忍不住眼睛又红了。
在父母朋友眼里,她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同时,她的学习成绩也很棒。出事那天,她是值日班长。“她和你讲话的时候,喜欢歪靠在你旁边,向你撒娇”,回忆起这些细节,父亲陈忠青的嘴角不由翘了起来,一直以来,这个女儿都是他的开心果和骄傲。
可那天早上7时26分,小佳慧结束了自己在人世间的10年。和往常一样,因为早到,她和同学们一起在校门口等着学校开门。十几分钟前,她还天真地微笑着回答一位叔叔:“学校是7时30分开门。”十几分钟后,这位身着白色秋衣、手拿外套的叔叔就在身后结束了她的生命。
郑民生先从背后抹了陈佳慧的脖子,接着顺手抓住她的同班同学陈昕,一刀捅下去。陈昕下意识地用手去拔刀,结果胸部、手部都受重伤,被抛在路边。
接下来,尖刀无情地捅向侯传杰、刘卢毅、刘晓泳、陈楚柠、吴雨萱、周禹笑、柯翠婷、彭飞、欧阳宇豪、黄舒婕、张雪钦……
困境
8条小生命5个独生子女
虽然郑民生已经判了死刑,但对这些受害者的家长们来说,现实的变故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去面对未来。
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受害学生彭飞的父亲彭昌华声音很低沉,“现在家人的情绪都还很不好,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们需要安静一点。”夫妻二人都是工厂的职工,痛失爱子给本不富裕的家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打击。
而侯传杰的父亲侯家希更是因此一病不起。出事之后,本来就患糖尿病的侯家希血糖一下子飙升,不得不入院治疗。儿子的死亡对他的家庭来说,是摧毁性的——夫妻俩均已40岁有余,妻子已做节育手术,无法生育。侯传杰是两人唯一的孩子和未来的希望。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侯家希气若游丝,他作为顶梁柱,全家就靠他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妻子无职业。“将来谁来养我们?”
失去了独生女儿陈楚柠的母亲黄金玉则说,因为女儿的死,丈夫也因情绪问题失去了工作。他们现在打算去领养或者寄养一个孩子,“心已经折磨透了”。
周禹笑的父亲因为独生儿子的死,带着全家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家人情绪还很不稳定,暂时留在外地疗伤”。
看着独生儿子欧阳宇豪在校门口被刺的黄宝珠,则到现在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事故发生后,陈昕的父亲就一步也没离开过医院。现在陈昕恢复得还算不错,即将拆线。
目前的状况,对这13个家庭来说,是无法挽回的。而同时,作为学校的学生们,也都在静静地疗伤。 疑点
难题
学校责任如何认定
“学校的责任不可逃避”,著名公益律师郝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有过错。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学校门口的学生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场景会给凶手一个心理诱因。如果当时校门口的学生比较少,那么罪犯很有可能会选择其他的地方。”
事故发生后,关于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在法律界不存在争议,意见出奇一致——有律师说,“事发地点属于校园管理的延伸区,地板砖都是学校铺设的,本来就是学校的财产。学校应该承担责任,这是有法律依据的。”
就拿第九位受害儿童柯翠婷来说,她都已经跑到了学校值班室门口,那里有一个1.2米宽的小门,如果当时这扇门是打开的,她就不会被害。另一名受害儿童欧阳宇豪是在校外被捅了一刀后,跑到校内的门卫处求救,在那里被追到再捅一刀。“后来尸体被抬到校门外,那就说学校没有责任了?”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受害人之一陈佳慧的父亲陈忠青说,“孩子们都不在了,现在赔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讨个说法。直到现在学校都不承认自己有责任,这是家长们难以接受的。”
“"从重"、"从快"地审理完本案,从政治和刑法的角度来说,是基于本案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所以没有把学校作为责任人拉扯进来。”本案的受害人代理律师之一、南平全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树华解释说。
目前,受害学生家长们坚持另聘律师,追究南平实验小学的连带民事责任。然而,也有家长说,“我们现在已经筋疲力尽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难题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难履行
“郑民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判附带民事赔偿合计500万元左右。每个死亡孩子家庭应受40万~41万元不等的赔偿,伤者家庭1万~3万元不等。”在4月8日判决宣布时,郑民生一再表示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要面对这么多悲痛的家长,他愿意承担这些赔偿。可是他也同时表示,自己身无分文,没有财产。这意味着500万元的赔偿将成为“挂在墙上的一块饼”。
“500万元成空判”,让这些受害者家庭再次陷入深渊。“应尽快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补偿制度,全国仅一两个试点是不够的,应在全国迅速推开。”郝劲松呼吁,政府有义务向受害人提供经济补偿,各地政府都应该合力把这个做好。
据了解,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韩国和日本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了该项制度,而中国还在探索中。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实际获得赔偿的不足20%,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案、邱兴华案、张君案、黄勇案等,被害人家属基本上没有得到赔偿。
南平惨案再次把这项制度建立提到了“眼前”。万鄂湘说,现在可考虑设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建议
应加强学校的警力配备
另一方面,对南平实验小学来说,事件无异于打下一针代价惨重的预防针。近日的放学时间,案发地点实验小学门口排起了一条汽车长龙,家长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走出校门的孩子。校门口增派了几名保安。
就在南平惨案还没平息的时候,广西合浦赤脚医生连砍4名小孩1名老人的事情又发生了。
4月12日下午4时许,在西镇村附近800米的村路上,一名男子用菜刀连砍7人,造成一名8岁男孩和一名80岁老妇死亡,另有两名小学生、一名学龄前女童及两名村民受伤。
“中小学的安保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学校配备警力。”
著名公益律师郝劲松建议,“这是一个非常需要保护的人群,必要的时候应该配备武警”。
社评 反思惨案不能丧失正义底线
反思惨案发生的社会原因,不能丧失大是大非的原则,毫无节制地同情邪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12日下午,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发生一起凶杀案,造成2死5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惨绝人寰的南平惨案血犹未干,悲剧又在合浦重演,花季少年惨遭荼毒,再次刺痛国人神经。据报道,合浦凶案凶手杨某,40岁,早年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几年前患上精神病。三天前,杨某曾因一些纠纷用刀将邻居的头砍伤。年届不惑,从医经历,拿小学生下手……杨某简直就是南平惨案凶手郑民生的翻版!
暂时还没有证据表明,依样画葫芦的杨某是受到郑民生的“启迪”,但南平惨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以及某些社会精英对此的种种反应,确实值得人们深思与醒悟。回眸南平案,杀人者郑民生成了媒体追踪的“明星”,关于他的报道连篇累牍,铺天盖地,某些所谓的“剖析”给社会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郑民生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报复社会乃因际遇坎坷、命运多蹇、人生失意,是“社会不公”把他逼上杀人路,甚至有人还说“社会把好人逼疯了”。与此判若云泥的是,饱受丧亲之痛的受害者反而被淡漠了。数天前,郑民生一审被判死刑,他在庭上情绪一度失控,吼叫着要上诉,几度导致庭审陷入僵局。罪该万死的郑民生,面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不但毫无愧疚与悔意,而且还鸣冤叫屈,天理何在?正义何在?谁又能说,他人性泯灭、顽抗到底的嚣张,与态度暧昧甚至抱以同情的“理性反思”没有干系呢?
合浦凶案发生之后,按照惯例,又会有某些“理性”声音泛起,从底层公民生存状态、精神病人管理现状,进而探及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声音,最终又可能汇成一个结论,杨某也是社会的牺牲品。
当杀人事件面向陌生人群(尤其是妇孺等弱势群体),这种“报复社会犯罪”确实需要穿透案件迷瘴,理性地剖析犯罪的深层社会原因,从而有的放矢,给转型期的失意者、正受社会遗弃的边缘人、社会底层群体更多的制度关怀,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避免复仇的畸形心理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与此同时,检讨体制之失,修补制度之罅,让社会平稳渡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社会矛盾尖锐期和社会问题多发期。但是,反思与检视是有前提与界线的,那就是千年不易的道德与正义底线。敬畏和尊重生命,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是自古皆然的正义底线,是不容讨价还价的。
反思惨案原因,既不能把犯罪分子个人的罪行完全归咎于社会,把社会成因当作他们侵害他人权利、剥夺他人生命的正当理由,不能由此冲谈道德与非道德、罪与非罪、正义与非正义之大义,更不能混淆是非,不但对万恶的杀人者不予谴责与唾骂,反而滥施同情。要知道,丧失大是大非大原则,毫无节制地同情邪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它不但会对有犯罪倾向者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与示范效应: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向社会发泄,用暴力手段报复社会,专拿弱者下手,滥杀无辜,“犯罪非我之罪”而不必负疚。从“杨佳案”、“南平案”到今天的“合浦案”,虽然动机不一、手段各异,但其邪恶之处不是一脉相承吗?更危险的还在于,它将消弭国家法治,颠覆社会伦理。当惨遭飞来横祸的受害者被放置一边,杀人者反而被原谅、被同情,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正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