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消息

专家:地震显示地球活力 “末日”未来临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4月15日00:59

  地震局专家:未能判定进入全球地震频发期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少泉认为,全球地震频发只能说目前地震活动较强,做好防御工作才是关键

  新京报网即时报道 (记者张静)近期全球地震频发,对于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各方说法不一,坊间对于“世界末日”也是传言纷纷,对此,本报记者日前(青海玉树地震之前)专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少泉,张少泉认为,全球地震频发只能说目前地震活动较强,但是否进入地震频发期,业界并无统一标准。对于地震,做好防御工作才是关键所在。

  地震活动时强时弱

  新京报:如何理解近期全球地震频发?

  张少泉:土耳其发生6.0级地震,与此前的地震联系起来,最近亚洲、环太平洋、美洲,包括印尼频发地震,且频次高,震级大,影响范围大,特别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大。我觉得,大家必须要清楚一点,这些地震活动总有一个时期强,一个时期弱。地震活动本身是地球本身的固有属性。目前来看,我们对于地震活动规律在监测手段上还是不错的,主要依靠地震仪。

  目前全球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大的环,它既是地震环,也是火山活动环,它是最主要的。欧亚地震带,一般来讲就是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这个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交,相交在印尼一带,现在这两个地震带在交错活动。另外一个是大西洋的海岭地震带。

  地震是地球在释放能力,是地球充满活力的象征。地球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还有外环境,行星对它的撞击,各种影响下,它释放能量很正常。地震造成灾害是人类对它的认识不够,各方面防御没有跟上。这需要有一个心态,怎么认识地震,怎么对待地震。

  由于80%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海里,而海底建地震仪要比陆地上建地震仪麻烦得多。所以要掌握整个地震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小地震的情况,仪器在海洋里的布局还嫌不够。我们对于陆地地震活动的监测科学水平已经可以。对已经测出的地震分析其活动周期,强度变化,仅能说有所了解,还不是很透彻。

  不同国家同一震级灾害差别大

  新京报:人类应该如何看待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目前民众对于频发地震有恐慌情绪,应该怎样消解?

  张少泉: 有地震不代表能形成灾害。而且对于不同国家,在同样一个震级下,差别也会很大。现在可以说,发达国家发生地震时,人员伤亡少,损失多,欠发达国家损失不小,伤亡更多。原因就是欠发达地区居住的环境不好,房屋抗震能力不行。所以,国家的发展程度不一样,造成的灾害程度差别非常大。

  现在有一个新说法,叫现代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地震灾害的特点也和过去不一样了。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高,一旦发生大地震,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地震灾害又分为三种: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衍生灾害。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属于直接灾害。地震引起的水灾、火灾或者海啸属于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非常大。比如汶川地震后,北川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给救援队伍带来很大工作量。

  所以这么来看,我们不能够控制地震,甚至连认识都不够。但我们可以切断灾害链,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比如地震造成房倒屋塌,那需要提高房屋质量,并且盖房子避开地震断层。

  监测数据难以支撑地震预报

  新京报:国内的地震预测情况如何?目前我国在地震预测技术手段上,有无进一步发展?

  张少泉:我们对地震更多应该放在防御上。而预测地震这是世界难题,目前也没有几个国家在做地震预报,因为考虑到如果能做预报将对预防灾害有很大帮助,所以中国一直在坚持做。但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将重点放在防御上。我们不接受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有些预报是可以报的,有些中等地震也报成功过。因为目前国力限制,如果我们能够进行预报,提前通知大家防范,可以降低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因此仍在坚持做地震预报。对增强房屋抗震性等防御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虽然预报使我们的重点,但是依靠它减轻灾害,难度相当大。所以在国外经济发达地区,他们采取的都是以防御为主。把地下搞清楚,把断层找出来,把房子盖结实。

  我国现在的预测技术手段基本上沿用过去的方法,主要研究地形变、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监测手段开始使用GPS卫星观测,能用上的新技术都用上了,但由此获得的数据,不足以支撑进行地震预报。因为我们对于地震的了解还太差。

  而在防御方面,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对校舍进行了加固,社区的房子也在陆续加固,加固农村破旧房屋。这是在全国大范围以内开始做的。农村考虑的就是安居工程,一户给2万元的材料,提供图纸,进行盖房。如新疆等地区发生地震后,房屋倒塌较少,人员伤亡较少,这就是防御措施起作用了。

  虽然现在全球地震频发,但在地震防御上,国家都有规划,地震活跃时间是有限的,但防御工作是长期的。

  工作重心应当做足预防

  新京报:目前对于全球地震频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地震还属于正常水平,未进入所谓的活跃期,您怎么看?

  张少泉:这两种观点没有原则分歧。因为目前大家对地震带的分布认识是一致的,掌握到的地震资料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统一标准,个人认识不同。如果是以每年地震的平均水平来看,目前还是正常水平。

  另外,如果要说地震活跃期问题还关系到这个活跃期有多久,什么时候开始,起始的地震是哪一个地震,到什么时候结束,这一时期内会有些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地震学界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并且我认为,是否处在地震活跃期并非关键所在,媒体对于这个问题不必过于追求。现在的工作重心应该在预防工作是否做足。比如,一再发生的地震谣言,是否能够及时制止;我们做了多少工作,能否在地震频发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工作。

  我们要对老百姓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一个层次,政府也要根据不断发生的地震,总结国外经验,能够做好防御工作。比如智利地震,8.8级地震死亡800多人,且社会没有出现大的秩序问题,地震对实际破坏没有那么多,这点就做得比较强,值得中国学习。

  地震显示地球活力 “末日”未来临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说?现在的地震频发于此有关系么?

  张少泉:真正搞天文的人应该知道,玛雅天文搞得很好,但制订年历的时候停止了,因为过了三千年,因此在此停住。但预言本身没有说过这是“世界末日”,“末日”说完全是西方人对玛雅预言解读的结果,又把现在的一些灾害加在了预言上。

  而从另一方面说,地球年龄现在是46亿年,它的寿命大约在100亿年,如果以1亿年对应人的1岁来看,地球现在年龄在四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地震正是地球充满活力的象征,只是由于我们对于地球的了解不够,加上没有正确对待科学,这是人类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问题。“末日”,没有到那一天。

  新京报:中国地震部门目前也面对很多质疑声,您觉得有关部门在这一方面能做哪些改进?我国在防震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张少泉:我觉得地震部门应该主动打开门推开窗,欢迎大家来参观了解。地震局本身也是科学研究机构,且全球来看,很少有国家有这么多人同时在做预报工作。我们认为解决了预报难题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是知难而上,希望得到百姓支持。

  对于地震知识普及问题,各个地方都有地震部门,包括县乡村都有地震部门和志愿者在做地震知识的普及以及地震预防演习。这些工作是无边的,目前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比如地震谣言之所以能流行,一部分原因还是百姓缺乏基本的地震常识,因此还要加大对地震常识的普及。

  我们人类要学会跟地震共存,而不是说和地震灾害共存。因为地震是地球活动的正常表现,地震时有发生,我们还要继续工作生活,但要懂得地球的脾气,不要把房子盖在断层上,提高房屋质量,增强房屋抗震能力。

  一句话,地下搞清楚,地上搞明白。

  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防震

  新京报:在全球地震频发的背景下,对于我国的地震工作,有什么需要关注的?

  张少泉:中国地震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西部偏高,东部偏低,我们一般说“西七东六”,也就是西部多发7级以上地震,东部多发6级以上地震。目前情况下,我国要特别注意东西两部地震发生的平衡,西部的汶川地震已经发生了,要留意东部沿海的几个经济区,如环渤海地区、长江、珠三角,吸取此前的经验教训,把防御工作做好。

  另一方面要注意国内大型工程的地震防御工作,还有城市规划方面,比如说北京的环路,如何安排环路和放射路之间如何安排,以及现在的地铁修建,都要充分考虑防震的问题。

  地震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的,通过一次次地震,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