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冲刺黄金72小时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0年04月17日04:33
一场地震劫难,让滋润整个神州的“三江源”满目疮痍,遍地废墟。
一场生死救援,让灾区的人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与时间竞速,和生命赛跑。在黄金救援期的第三天,全体中国人用行动书写着对生命的尊重,彰显了真情的无价。
生命大搜救
国际救援经验表明,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最关键的“黄金救援时间”。
4月16日,玉树地震救援进入第三天,“黄金救援72小时”正一分一秒地无情流逝。在搜救现场,不少群众翘首企盼新的生命奇迹出现。
冲刺,为了生命的奇迹。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方各部门,从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到公安民警,从专业救援队到普通志愿者,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每一个人都在争分夺秒,每一个人都在与死神赛跑。
快、快、快!多争取一秒就可能多抢救一个生命。
青海消防总队兰州支队的一个战士刚刚从一个救援地点撤下来,嘴唇没有血色,眼中满是血丝,来不及向记者多说一句话,就匆匆赶往下一个传出有生命迹象信息的救援地点。
一根根木桩被撬起,一块块砾石被挖出,一个个身影在闪动。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支搜救队在废墟里展开拉网式排查,克服高原高寒和连续作战等重重困难,突破体力和意志极限与时间赛跑,寻找生命的奇迹。
快、快、快!多付出一份努力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48小时救援,48小时不停歇,王安利的眼睛里早已布满血丝,脸色发黄。作为西宁机场的一名地面装卸工,经过他的手装卸的物资已上万公斤。记者16日在西宁机场看到,每当机场通知将有飞机抵达的时候,武警战士迅速建立隔离带,机场地面工作人员都是小跑着指挥机械转载货物。
4月16日,在中央有关部门和青海等省份共同努力下,救灾急需的挖掘机等大型机械陆续抵达玉树地震灾区,并迅速展开施救。一批新运到的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切割机等也投入到抢险救人工作中,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提供了保障。
快、快、快!多一双救援的手就多一些获救的可能。
各方面救援力量在不断涌来——截至16日,近2000名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在玉树灾区进行着一场生命大搜救,全国各地669名卫生工作者战斗在地震灾区……
生命的希望,是鼓励所有人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与此同时,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时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16日11时许,重庆消防总队救援队在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卡路,将被困人员泽仁多吉成功救出;
12时50分,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官兵在结古镇扎西达通南路50号,成功救出一名被埋长达53个小时的藏族女青年;
13时48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玉树灾区成功救出一名13岁女孩;
……
救援人员带来了力量,也鼓起了灾区群众的勇气。
在被埋50个小时后,43岁的藏族妇女江拉被救了出来。“刚开始我绝望了,觉得不会有人来救我了,我不停喊话,被救援人员听到了,把我救了出来。”江拉看着身边穿着橘黄色工作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说,“现在我一看到穿橘黄色衣服的人就感到很安慰。”
黄金72小时也许会过去,但只要有了力量和勇气,只要再坚持一下,生命就不会走向终点,生命奇迹就会一再上演。“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生命迹象的地点。”正在救援现场指挥的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王沁林,向所有人传递出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和信心。
救治大接力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老话如今在玉树地震灾区却诠释着“新生”的希望。
在地震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中国的“白衣战士”克服高原反应,在玉树鏖战。72小时的黄金期,让“白衣战士”分秒必争。
医护人员来了,繁忙的救治、高寒缺氧,让他们嘴唇乌紫。然而什么也比不上“时间”的重要。湖北、四川、西藏等地都已向青海玉树震区派出医疗救援队。
15日6时,解放军第四医院抗震医疗救援队抵达玉树结古镇体育广场——接纳人员最多的受灾群众安置点。
面对着汇集上万名群众的广场,他们仅用20分钟,就搭起了一所拥有60个床位的“野战流动医院”。一波波受伤群众相互搀扶着涌了上来。清创、固定、止血包扎、诊断、取药、输液处理,医护人员们各司其职,立即投入救治,不到一个小时,就处理了100多名伤病员。
23岁的护士田敏用沙哑的声音说:“累得连高原反应都没了。”
搭载卫生部地震救援医疗队的飞机来了,他们马不停蹄地卸运医疗救援物资,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将医疗救援物资卸下飞机,每一个搬运物资的队员都喘着粗气。
外伤、感冒、骨折、颅内出血……随着获救人数的增加,震后受伤的群众越来越多,外伤、感冒等小问题现场就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可骨折、颅内出血等重症怎么办?专家们认为,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处理这些伤员,必须尽快转到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必需的治疗。
接收转移伤员的医护人员也在焦急地等待。“来了!来了!”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医生苏小妹突然大声喊起来,等候的人群一阵激动。15日14时50分,一架空客A319型飞机降落在机场。苏小妹和身边的同事抬起担架迅速跑向飞机,地面工作人员迅速引导,武警官兵马上建起隔离带。
仅仅10分钟,38名伤员全部登上救护车,迅速奔赴市内各大医院。
15时20分,载有重伤员的救护车抵达青海省人民医院。已经等候在门口的医护人员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病房。
从14日凌晨开始,就有部分玉树地震灾区群众自行组织,将受伤者送到800公里外的西宁接受治疗,各大医院按青海省政府统一部署已启动应急救援紧急预案,为受伤群众提供免费治疗,许多医生都是24小时坚守岗位。
16日1时许,又一批青海玉树的地震伤员转运至四川省人民医院。医院领导现场指挥,医护人员在急救中心门前迅速组成医护小组,忙而不乱。
为迎接这批伤员到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共投入上百名医护人员,由于许多藏族群众不懂汉语,医院团委还动员了来自西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翻译,并前往机场协助转运伤员。
截至4月16日2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共接收地震伤员31人,都已妥善处置。
据卫生部初步统计,截至16日14时,自青海玉树转出的伤员有1342名。其中,转运至青海西宁有关医疗机构940名,转运至兰州有关医疗机构123名,转运至成都有关医疗机构184名,转运至西安有关医疗机构95名。
爱心大汇聚
“我能感觉到你的心跳,因为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消防官兵来了,救援人员来了,医生护士来了。4月14日早上青海玉树大地的猛烈一震,使得墙倒屋塌,群众受灾。而与此同时,这一震也恰似吹响了一声集结号,四面八方的爱心滚滚而来,势不可挡,迅速汇聚于灾难的中心。
祖国大家庭,你我心连心。15日上午,一位名叫华睿康的4岁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市余杭区慈善总会,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元。他说,“用这些钱给灾区的小朋友买糖吃、买水喝。”
面对地震灾情,曾经感动中国的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组成的宋志永爱心小分队又一次行动起来。宋志永代表其他十二名农民兄弟,把饱含大家深情的13000元通过唐山市慈善总会捐赠给地震灾区。爱心小分队还筹集并准备好了相应的物资和工具,开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每个人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就会凝聚起无限的能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此时发出耀眼的光辉。
16日上午,北京灵光寺僧众聚集,一场为玉树地震灾区举行的祈福法会在此举行,现场共募集善款233万元。同时,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将为灾区受灾群众颂经祈祷。
玉树是民族地区,藏族同胞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时刻不分离。此时,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再一次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样的爱心大汇聚,汇聚起祝福与期盼。
“聚集每一个人的声音,哪怕它微小;传递每一份力量,哪怕它微弱;收集每一份祝福,无论此刻你身在何方。”15日,玉树地震发生一天后,新浪微博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微博,这一网络新生力量在此时汇聚起最多的祝福与期盼——“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别放弃。”“愿青海人民早日脱离困境,青海加油!”“收集旧衣服加急! 现在玉树紧急需要旧衣服,那边天气现在特别冷。”……
写下祝福,期待明天。当数亿网民在网上集结起来,将形成巨大的合力,他们的声音将穿越时空,为灾区送去力量和信心。据新华社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