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行车时速48公里
错峰第一周 道路交通运行好于上月同期
本报讯(通讯员祁琦)市交管局昨晚透露,从错峰上下班实施第一周(4月12日至16日)情况看,早、晚高峰路面交通运行效果比上个月有所好转,交通拥堵有所缓解,高峰期间市区主干路网速度上升4.2%、拥堵路段下降11%,错峰上下班措施“削峰填谷、均衡流量、缓解拥堵”的效果显现。
据了解,2009年本市净增机动车51.4万辆,今年截至4月15日,本市又净增机动车18.6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22.4万辆。4月份以来市区上路机动车明显增多,高峰期间较2009年底上升9.6%。
4月12日市政府推出错峰上下班等综合缓堵措施,实施一周以来,在早晚高峰期间道路交通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市区主干路网速度上升4.2%,路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监控情况看,市区主干道、环路、快速联络线等道路早高峰行车速度时均48.1公里,环比3月同期上升3.5%;晚高峰行车速度时均48.2公里,环比3月同期上升5%。
二是市区时速20公里以下拥堵路段下降11%,高峰期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早高峰期间时速20公里以下拥堵路段时均46条,环比下降7.5%;晚高峰期间拥堵路段时均41条,环比下降15%。
三是高峰期间市区路网上路机动车更趋均衡。
早高峰7时至8时,市区路网上路机动车数占7时至9时上路机动车总数的比例,由错峰前的52.6%降至50.1%;晚高峰17时至18时,市区路网上路机动车数占17时至19时上路机动车总数的比例,由错峰前的57.5%降至52.1%。高峰期间路网上路机动车环比减少,逐步均衡至平峰时段。
四是学校、医院周边道路早高峰交通压力有所缓解。
本市中小学、医院仍执行原作息时间。由于错峰实施后,早7时至8时市区整体运行状况好于以往,市区学校、医院及周边道路车流量有所减少、运行平稳,无因流量大引发的拥堵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