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环球瞭望:一流大学“中国造”还要等多久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20日07:32
  日前,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的讲座时,发表了“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判定。许智宏表示:虽然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还有季羡林教授都讲,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但他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强调,许智宏之所以得出这一判定,实际上是源自三种标准,即:“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而中国高校目前还达不到。

  由此不由得令笔者回想起半年前曾引发关注的类似判定。由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等机构合办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名几乎全是英美大学,而中国内地的北大甚至被排除在50强之外,虽然清华仅以49名进入了50强行列;事实上,由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均再次位列全球高校50强,以致令包括央视水均益在内的中国媒体人对此结果深感困惑:在中国GDP已超越日本而中国全球影响力日趋提升的背景下,缘何西方媒体所进行的相关评选竟作出如此排名呢?

  北大、清华不仅历史悠久,对内地影响深远,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其排名如此之低,这是恰当和准确的吗?这其中是否存在偏执因素的影响呢?情况似乎很清楚,相关排名是由英国相关机构来进行的,而排名靠前者则都是“讲英语”的英美大学,即便是香港三所排名靠前的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其排名是30),也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这是不是反映了排名的狭隘呢?

  但是,“中国没有一流大学” 的话出自许智宏之口,则恐怕更应该认为是理性的解读了。不错,相关排名是由英国媒体进行的,但如果因为排名靠前者均是英美大学便简单得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偏执结论,则显然是有问题的。据笔者所知,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一向十分严谨,他们开展的相关排名是以“学术表现、雇主评价、学生及教授国际化程度、师生比例及论文引用情况”等诸多原则来作为判定标准的。

  由此所构成的实质性问题便是:中国大学水准不能与经济进步同步推进究竟是源自何种原因呢?许智宏也为此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建议。许先生指出:“一流大学是拿钱堆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的土壤变得非常肥沃,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会在中国出现”。

  但笔者的问题是,钱固然重要,但仅靠钱行吗?陈丹青曾是清华大学教授。由于他看重的学生因为英语不过关而不能被录取,而英语能过关的学生却又达不到他对绘画所器重的程度,以致数年都未收到学生,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辞职收场。

  坦率而言,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各界人士都频繁强调开放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但就国内的教育系统来说,仍然比较僵化。人们知道,中国当代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仅是初中未毕业,但他那时却被辅仁大学录用;试想,如果按照现今的标准来选用人才,这样的事情恐怕很难出现。在今天的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似乎还有“八股科考”的幽灵在缠绕。如果长此以往,即便投入再多资金,也无法提升基于自身水准的大学排名。

  (作者为知名时事观察员)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