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装备上阵实现无缝对接 湖北医疗队救援能力大大提高
本报讯(记者李艳梅 通讯员万何琴)昨日获悉,我省医疗队转运的5名玉树重伤员送到西宁各大医院后,获得最快抢救,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昨日记者连线我省医疗队副队长熊悦安。他介绍,此次地空接力转运伤员,实现院外急救与医院急救的“无缝对接”,大大超越两年前汶川地震时的救援能力,显示大型医疗急救的国际水平。
熊悦安是我省唯一的卫生部国际救援中心专家。
“追赶”上最后一天空中转运
19日是灾区重伤员空中转运的最后一天,我省医疗队驻扎玉树机场,“幸运”地参与了伤员转运。
熊悦安昨日解读,这种“幸运”是对大型灾难医疗救灾流程的科学判断。
熊悦安说,玉树地震救援与汶川不同,地震灾区与大型医疗中心相距800公里,地面转运不可行,且高原道路复杂,一定是空中转运。
因此,我省医疗队20多名队员从武汉长途急驰,马不停蹄,直奔玉树机场。
熊悦安介绍,玉树机场在国内机场中,海拔高度第四,大型重型飞机夜间起降困难,伤员转运一定会在早上。
队员们选择驻扎在机场大厅,清晨转运到第一拨伤员。
“新式武器”抢得急救先机
在玉树机场,仅有湖北救援队配有铲式担架,可在不改变病人体位的情况下实施运送,为重伤员转运抢得先机。
熊悦安介绍,此次转运重伤员,我省医疗队一批“新式武器”亮相。
在医疗队急救车上,各配备有3个2升的压力式氧气瓶。据介绍,这种氧气瓶体积小,供氧量却相当于100个普通氧气袋。转运的伤员吸氧后,立刻安静下来。
熊悦安说,我省医疗队用于急救的营养液全部是软包装,这与传统的吊瓶输液不同,由输液棒自动加压,因此没有空间限制,非常适用于空中转运。
据了解,汶川地震后,急救中心配备了自动式担架车、用于骨折固定的记忆夹板等一批装备。这批新式武器在此次救援中,让人“大开眼界”。
急救过程“无缝对接”
据介绍,我省医疗转运的每位伤员身上都有一张“伤票”,记载有伤者的姓名、年龄、伤情及院外急救处理情况。
熊悦安介绍,这是第一时间为伤者建立病情卡,“伤票”国际通用,为医院尽快救治节约时间。
在转运的5名伤员,一名27岁的女性出现休克症状。当时,我省医疗队员在她的手、脚分别打点滴,维持生命体征。熊悦安说,这种“双静脉输液”急救方法也是首次采用,以保证伤员院前急救与医院救治“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