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患者“被病危”安然出院 医生断言或为赚钱(图)

来源:重庆日报
2010年04月21日10:44

  66岁的张宾芬好郁闷:老伴还没出院,自己又住进了医院。更烦人的是,她现在还在和医院“扯皮”。

  张宾芬因为受到惊吓突发高血压,现在还在铜梁一家医院里躺着。“以前是我照顾老伴,自从这次病倒后,我就需要老伴照顾了。”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一个月前,张宾芬的老伴因为急性阑尾炎发作住进了医院。输了一天水后,主治医生开了一张病危通知书,让护士交给张宾芬后就走了。

  张宾芬不识字,让同病房的一个患者家属读给她听。那人也没多加考虑,直截了当地说,“这是病危通知,就是说要死了!”

  如同一记闷棒打在张宾芬头上,她血压迅速上升,一头栽倒在地。后来,老伴做了手术康复,什么事都没有,反过来照顾张宾芬。

  “不行,一定要讨个说法!”张宾芬的子女和医院闹开了:医院下病危通知书,不好好给患者家属解释,导致不识字的老人听到别人一知半解的告知后,惊吓过度病倒。“于情于理医院都有责任吧!”

  患者诘问

  是病危,还是“被病危”?

  张宾芬并不是唯一被病危通知书吓昏过去的人。

  家住渝北区两路镇胜利路碧津园的魏昆说,上月25日晚,三岁的女儿感冒发烧,夫妇俩将她送往一家医院。看病的医生摸摸女儿的额头、瞧了瞧女儿的喉舌后,便说:“发烧比较厉害哟,需要留院观察,家属签个字。”医生一边说一边递过来一张病危通知书。

  魏昆两夫妇顿时傻了。忐忑不安的他们随即按照医生的吩咐,办理了住院手续。

  第二天一大早,外婆赶到医院,听说外孙女下了病危通知书,顿时脸色发白,险些昏倒在医院。不想,第三天上午,魏昆女儿的病情大大缓解,很快就出院。

  “病危就意味着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魏昆认为,医生在下病危通知时应格外谨慎。

  他怀疑,个别医生草率下病危通知书,是想发生意外时可推脱责任。

  家住渝中区七星岗的罗怀域说,家中二老住院时都曾被下过病危通知。“感觉是一下通知书,看病的钱就得翻番,各种检查和治疗铺天盖地。”

  他担心,一些医生借病危通知吓唬病人,趁机赚钱。

  医院解释

  基于病情做出的职业判断

  在医院看来,下病危通知书,是医生基于患者病情做出的职业判断。

  “说下病危通知书是想推卸责任,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一旦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的责任就更大、工作量也更大了。”重医附二院医务处处长刘苏告诉记者,下病危通知书,就意味着病情可能危及生命以及治疗费用高昂,以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这是在履行医生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

  同时,医院也必须加强相应的医疗措施,比如医生每10分钟观看一次病情变化,护士对患者的护理也将提高到一级护理以上。

  “如果下了病危通知书,相应的医疗措施却没有跟上,医生要因此承担责任。”刘苏表示。

  在重医附二院,几乎每个科室都有权利下病危通知书,而被宣布病危的患者,90%以上都能得到有效救治。

  既然救治成功率这么高,下这么多的病危通知书还有必要吗?

  “有!”他认为,医生并不会轻易给患者下病危通知书。“一旦下了,代表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如果因为没下病危通知书,导致医疗措施没跟上,出了事哪个都负不起责。”

  不仅仅是大医院,中小医院同样也掌握着病危发布权。

  江北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中等规模的二级医院,外科、肿瘤科、妇产科和内科下达病危通知书最多。“有时来不及,一边做治疗准备,一边下病危通知书。即使当时抢救没发病危通知,事后也要补个手续。”该院医务科熊震科长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病情到了哪种程度才下病危通知,并没有统一标准,在医生看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病情,主要看不同医生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一位表示自己并不愿“中伤”同行的医疗专家认为,不同资质的医院和不同水平的医生,对同一疾病的判断存在着差异。比如肿瘤,由于医疗设施设备、医生技术水平的影响,在一家基层医院被确诊“癌症晚期、最多还能活两个月”的病危患者,在另一家医院则可能被告知:“这个病尽管比较难治,但通过我们医患双方的努力,你再活3至5年应该不成问题。”

  专家建言

  以更人性更温馨的方式下达

  “病危通知书只是一个与家属沟通的告知文书。”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蒲川说,病危通知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可能复杂,让家属做好准备,积极配合医生;其次,告知医护人员重视患者。

  在他看来,病危通知并不能成为医生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如果属医院抢救不及时,或没有尽到救治责任,导致死亡、伤残等发生,即使下了病危通知书也照样担责。

  不过,蒲川认为,在病危通知该不该下的问题上,不少医生仍然处于“小学生”水平。一方面,一些医生诊断疾病的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医生应以更人性更温馨的方式,把病危通知下达给家属。

  “我们正在培养多元的医学模式。”蒲川表示,以前的医学模式更多把人当成生物个体进行治疗,而现在,医生必须掌握更多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来面对病人,而不仅仅是过硬的医疗技术。

  “市民反映大,不过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部主任喻军,接到过不少消费者对医院夸大病情、随意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投诉。

  “医疗消费领域一是过于敏感,二是缺乏专业维权手段,市民的投诉一般无法得到调查和处理。”喻军相信,只要做好沟通,病人和家属是会正确理解的。而在这一点上,医院和医生要走的路还很长。

  病危通知书

  吓你没商量

  核心提示

  送老人到医院看病,冷不防就会接到一张病危通知书。

  兴师动众,赶紧把远在外地的子女叫回来,结果却是虚惊一场———没过几天,老人康复出院。

  全家总动员还不算什么,有的老人接到老伴的病危通知书,当即就晕过去,于是,又一张病危通知书送达了……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